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1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自後舉始。行下諸路運司,牒州縣先置士籍,編排保 伍,取各家戶貫、三代、年甲、娶誰氏、兄弟男孫若干之 數,其有習舉業者,則各書姓名、所習賦經,子孫若憑 所書年甲。如十五以上實能舉業者,自五家至二十 五家,而百家,百家而里正,許其自召其鄉之貢士,結」 罪保明,批書舉曆,然後登士籍,一樣四本,縣、州、漕部 各解其一,仍從縣給印曆,俾各人親書家狀於曆首, 以為字跡之驗,不許臨期陳狀改易。或有隨侍子弟 合赴曹牒諸色漕試者,各令齎曆先赴縣批鑿,前去 各處狀試,每遇唱名後,重行編排保伍取會。如有新 進可應舉者,續照前式保明付籍。或有事故服制者, 並畫時申聞,批鑿或毀抹。如虛增人名,妄稱舉子。其 犯人里正保伍,並照貢舉條例施行。大意如此,御筆 從行,遍牒諸路,昭揭通衢。或撰《沁園春》云:「國步多艱, 民心靡定,吾隱憂歎。浙民轉徙,怨寒嗟暑。荊襄死守, 閱歲經秋。虜未易支,人將相食,識者深為社稷羞。當 今亟出陳大諫,著借留侯。奈迂闊為謀。天下士如何 可籍收。況君能堯舜,臣皆稷契,世逢湯武,業比伊周。 政不必新,貫仍宜舊,莫與秀才做盡休。吾元老,廣四 門賢路,一柱中流。」又有詩云:「劉整驚天動地來,襄陽 城下哭聲哀。廟堂束手渾無計,只把科場惱秀才。」察 院陳文龍上疏,頗有輕抑之意,遂以理少出臺。自是 士之有籍,嚴行天下,或稍有瑕疵,皆不敢有功名之 望。士論紛紛,直至賈老潰師之後。臺中首劾置士籍 之陳伯大、變《七司法》之游汶,行公田之劉良貴、沮寬 恩之董樸,稱翁應龍為「簡齋先生」,寫《萬拜申稟》之朱 浚,欲便類田法之洪起畏焉。

《齊東野語》:癸酉歲,慶元秋試,兩浙運司幹官臨川龔 孟戣為考官。龔道出慈溪,忽夢有人以杯湯飲之,且 作四字於掌中,曉起便覺目視㬻㬻。及入院發策,第 一道中誤以一祖十三宗為十四宗。於是舉子大鬨, 徑排試官房舍,悉遭箠辱,至有負笈而逃者。龔偶得 一兵,負去而免。劉制使良貴親至院外撫諭,遂權宜 以策題第二道為首篇,續撰其三,久之始定。於是好 事者作槅聯云:「龔運幹出題疏脫,以十三宗作十四 宗。」劉制使下院調停,用第二道為第一道。龔後為計 使所劾。

《委巷叢談》:度宗崩,幼君諒陰。榜第一名王龍潭,二名 路萬里,三名胡幼黃。行都為之語曰:「龍在潭,飛不得; 萬里路,行不得;幼而黃,醫不得。」

《金史張浩傳》:世宗拜浩太師、尚書令。初,近侍有欲罷 科舉者,上曰:「吾見太師議之。」浩入見上曰:「自古帝王 有不用文學者乎?」浩對曰:「有。」曰:「誰歟?」浩曰:「秦始皇。」上 顧左右曰:「豈可使我為始皇乎!」事遂寢。

《李晏傳》:「晏子仲略授翰林直學士,因命充經義讀卷 官。上問曰:『有司以謂經義不若詞賦,罷之何如』?仲略 奏曰:『經乃聖人之書,明經所以適用,非詞賦比。乞自 今以經義進士為考試官,庶得碩學之士』。上可其奏。」 《唐?括安禮傳》:「安禮嘗議科目,言於上曰:臣觀近日士 人不以策論為意。今若詩賦策論,各場考試,文理俱 優者為中選,以《時務策》觀其器識,庶得人也。」上曰:「卿 等議之。」

《翟永固傳》:永固遷太常卿,考試貞元元年進士,出《尊 祖配天賦》題,海陵以為猜度己意,召永固問曰:「『賦題 不稱朕意,我祖在位時祭天拜乎』?對曰:『拜』。海陵曰:『豈 有生則致拜,死而同體配食者乎?對曰:『古有之,載在 典禮』。海陵曰:『若桀紂曾行,亦欲我行之乎』』。」於是永固、 張景仁皆杖二十。而進士張汝霖賦第八韻有曰:「方 今將行郊祀,海陵詰之曰:『汝安知我郊祀乎』?」亦杖之 三十。

《趙秉文傳》:「貞祐初,秉文為省試,得李獻能賦,雖格律 稍疏,而詞藻頗麗,擢為第一。舉人遂大喧噪,愬於臺 省,以為趙公大壞文格,且作詩謗之,久之方息。俄而 獻能復中宏詞,入翰林,而秉文竟以是得罪。」

《蒙古綱傳》,「興定五年二月,東平解圍,宣宗曲赦境內, 凡東平府試諸科中選人嘗被任使,已逾省試期日, 特免省試。惟經童律科即為及第,似涉太優,別日試 之。」皆從綱所請也。

《元史許衡傳》:「衡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 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

《董文忠傳》:八年,侍講學士徒單公履欲奏行貢舉,知 帝於釋氏重教而輕禪,乃言:「『儒亦有之,科舉類教,道 學類禪』。帝怒,召姚樞、許衡與宰臣廷辯,文忠自外入, 帝曰:『汝日誦《四書》,亦道學者』。文忠對曰:『陛下每言:士 不治經,講孔孟之道而為詩賦,何關修身,何益治國。 由是海內之士稍知從事實學。臣今所誦,皆孔孟之 言,焉知所謂道學?而俗儒守亡國餘習,欲行其說,故 以是上惑聖聽,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國之意也』。」事 遂止。

《李孟傳》:帝每與孟論用人之方,孟曰:「人材所出,固非 一途,然漢唐宋金科舉得人為盛。今欲興天下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