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1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七十二卷目錄

 科舉部總論一

  杜佑通典趙匡舉選議 舉人條例

  大學衍義補清入仕之路

  百川學海廣科學以弭盜

  圖書編明設科之制 章介庵科目議 進士觀政

選舉典第七十二卷

科舉部總論一

唐杜佑通典

《趙匡舉選議》

「昔三代建侯,與今事異,理道損益,請自漢言之。」漢朝 用人,自詔舉之外,其府寺郡國屬吏,皆令自署。故天 下之士,脩身於家,而辟《書》交至,以此士務名節,風俗 用修。魏氏立九品之制,中正司之,於是族大者第高, 而寒門之秀屈矣。國朝舉選,用隋氏之制,歲月既久, 其法益訛。夫才智因習,就固然之理。進士者,時共貴 「之,主司褒貶,實在詩賦,務求巧麗。以此為賢,不唯無 益於用,實亦妨其正習;不唯撓其淳和,實又長其佻 薄。自非議度超然,時或孤秀」,其餘溺於所習,悉昧本 源,欲以啟導性靈,獎成後進,斯亦難矣。故士林鮮體 國之論,其弊一也。又人之心智,蓋有涯分,而九流《七 略》,書籍無窮,主司徵問,不立程限。故脩習之時,且務 鈔略,比及就試,偶中是期,業無所成,固由於此。故當 代寡人師之學,其弊二也。疏以釋經,蓋筌蹄耳。明經 讀書,勤苦已甚,既口問義,又誦疏文,徒竭其精華,習 不急之業。而當代禮法,無不面牆,及臨人決事,取辦 胥吏之口而已。所謂「所習非所用,所用非所習」者也。 故當官少稱職之吏,「其弊三也。舉人大率二十人中 方收一人,故沒齒而不登科者甚眾,其事難,其路隘 也。如此而雜色之流廣通其路也,此一彼十,此百彼 千,揆其秩序,無所差降,故受官多低下之人,修業抱 後時之歎,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崇末抑本, 啟昏窒明,故士子舍學業而趨末伎,其弊四也。收人 既少,則爭第急切,交馳公卿,以求汲引,毀訾同類,用 以爭先。故業因儒雅,行成險薄,非受性如此,勢使然 也。浸以成俗,虧損《國風》,其弊五也。大抵舉選人以秋 初就路,春末方歸,休息未定,聚糧未辦,即又及秋,事 業不得修習,益令藝能淺薄,其弊六也。羇旅往來,糜 費實甚,非唯妨闕生業,蓋亦隳其舊產。未及數舉,索 然已空,其弊七也。貧窶之士,在遠方欲力赴京師,而 所冀無際,以此揆度,遂至沒身,使茲人有抱屈之恨, 國家有遺才之闕,其弊八也。官司運江淮之儲,計五 費其四乃達京邑,芻薪之貴,又十倍四方,而舉選之 人,每年攢會,計其人畜,蓋將數萬,無成而歸,十乃七 八,徒令國中煩耗,其弊九」也。為官擇人,唯才是待。今 選之並,格之以年數,合格者判,雖下劣,一切皆收。如 未合格而應科目者,纔有小瑕,莫不見棄。故無能之 士,祿以例臻;才俊之流,坐成白首。此非古人求賢審 宮之義,亦已明矣。其弊十也。選人不約,本州所試,悉 令聚於京師。人既浩穰,文簿繁雜,因此渝濫,其事百 端。故俗間相傳云:「入試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 身,十有二三。」此又弊之尤者。今若未能頓除舉選,以 從古制,且稍變易以息弊源,則官多佳吏,風俗可變。 其條例如後:

《舉人條例》

一、立身入仕,莫先於禮。《尚書》明王道,《論語》首百行,《孝 經》德之本,學者所宜先習。其明經通此,謂之「兩經舉」, 《論語》《孝經》為之翼助。諸試帖一切請停,唯令策試義 及口問。其試策自改問時務以來,經業之人鮮能屬 綴,以此少能通者。所司知其若此,亦不於此取人。故 時人云:「明經問策,禮試而已。」所謂變實為虛,無益於 政。今請令其精習,試策問經義及時務各五節,並以 通四以上為第。但令直書事義,解釋分明,不用空寫 疏文,及務華飾。其十節總於一道之內問之,餘科准 此。其口問,諸每卷問一節,取其心中了悟,解釋分明, 往來問答,無所滯礙,不用要令誦疏,亦以十分通八 以上為第。諸科亦准此。外更通《周易》《毛詩》,名「四經舉」; 加《左氏春秋》為「五經舉」,不習《左氏》者,任以《公羊》《穀梁》 代之;其但習《禮記》及《論語》《孝經》,名「一經舉。」既立差等, 隨等授官,則能否區分,人知勸勉。

一、明法舉亦請不帖,但策問義并口問,准經業科。 一學《春秋》者,能斷大事,其有兼習《三傳》,參其異同,商 確比擬,得其長者,謂之「春秋舉。」策問經義并口問,並 准前。

「一、進士習業,亦請令習《禮記》《尚書》《論語》《孝經》并一史。 其雜文請試兩首,共五百字以上,六百字以下,試箋、 表、論、議、銘、頌、箴、檄等,有資於用者不試詩賦。其理通, 其詞雅為上;理通詞平為次,餘為否。」其所試策,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