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1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今史學廢絕,又甚唐時。若能依此法舉之,十年之間, 可得通達,政體之士,未必無益於國家也。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十月,太常博士倪思言:「舉人輕 視史學,今之論史者獨取漢唐混一之事,三國、六朝、 五代以為非盛世而恥談之。然其進取之得失,守禦 之當否,籌策之疏密,區處兵民之方,形勢成敗之跡, 俾加討究,有補國家。請諭春官,凡課試命題,雜出諸 史,無所拘忌。考覈之際,稍以論策為重,毋止以初場 定去留。」從之。

史言薛昂為大司成,寡學術,士子有用《史記》西漢語 輒黜之。在哲宗時,嘗請罷史學,哲宗斥為俗佞。吁,何 近世俗佞之多乎!

《中式額數》

今人論科舉,多以廣額為盛,不知前代乃以減數為 美談,著之於史。《舊唐書王丘傳》:「開元初,遷考功員外 郎。」

貢舉舊以考功員外郎主之,開元二十四年始改。用禮部侍郎杜甫詩忤,下考功第。

先是考功舉人請託大行,取士頗濫,每年至數百人。

此通計諸科之數

「丘。一切覈其實材,登科者僅滿百人。議者以為自則 天已後凡數十年無如丘者。」《嚴挺之傳》:開元中為考 功員外郎,典舉二年,人稱平允,登科者頓減二分之 一。《陸贄傳》:知貢舉,一歲選士纔十四五,數年之內,居 臺省清近者十餘人。此皆因減而精,昔人之所稱善。 今人為此,不但為刻薄之名,而又坐失門生百數十 人,雖至愚者不為矣。

《高鍇傳》:為禮部侍郎,凡掌貢部三年,每歲登第者四 十人。開成三年,敕曰:進士每歲四十人,其數過多,則 乖精選。官途填委,要窒其源。宜改每歲限放三十人, 如不登其數亦聽。文宗之識,豈不優於宋太宗乎。

《賈餗傳》:「太和中,三典禮,闈所選士,共止七十五人。」

齊王融為武帝作《策秀才文》曰:「今農戰不修,文儒是 競。」宋自太宗太平興國二年,賜進士、諸科五百人,遽 令釋褐,而二年進士至萬二百六十人,淳化二年至 萬七千三百人。見曾鞏文集

於是一代風流,無不趨於科第。葉適作《制科論》,謂「士 人猥多,無甚於今世。」此雖足以弘文教之盛,而士習 之偷,亦自此始矣。

《呂氏家塾記》言:「今士人所聚多處,風俗便不好。」

魯哀公用莊子之言,號於國中曰:「無其道而為其服 者,其罪死。」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 服而立乎公門,公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 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記》曰:『垂緌 五寸,惰遊之士也』。」今將求儒者之人,而適得惰遊之 士。此其說在乎楚葉公之好畫龍,而不好真龍也。

《殿舉》

宋初,約周顯德之制,定貢舉條法及殿罰之式。「進士 文理紕繆,殿五舉;諸科初場十否,殿五舉;第二、第三 場十否,殿三舉;第一場至第三場九否,並殿一舉。殿 舉之數,朱書於試卷,送中書門下。」今之科場,有去取 而無懲勸,故不才之人,得以旅進,而言此者,世必以 為刻薄矣。

《殿舉》,今謂之《罰科》,不通者謂之「否」

《英宗實錄》,「宣德十年九月,令天下歲貢生員,從行在 翰林院考試,中式者送南北國子監讀書,不中者,發 原籍住廩肄業,以待復試。再不中者,發充吏提調教 官,如例責狀。」今歲貢廷試亦無黜落,設科取士,大抵 為恩澤之塗。

《進士得人》

《唐書選舉志》:「眾科之目,進士尤為貴,其得人亦最為 盛焉。文宗好學嗜古,鄭覃以經術位宰相,深嫉進士 浮薄,屢請罷之。武宗即位,宰相李德裕尤惡進士,謂 朝廷選官,須公卿子弟為之,何者?少習其業,自熟朝 廷臺閣之儀,不教而自成。寒士縱有出人之才,固不 能閑習也。」德裕之論偏異蓋如此。然進士科當唐之 晚節,尤為浮薄,世所共患也。

《金史》言「取士之法,其來不一。至於唐宋,進士盛焉。當 時士君子之進,不繇是塗,則自以為慊。此繇時君之 好尚,故人心之趨向然也。」

宋馬永卿言:「本朝取士之路多矣,得人之盛,無如進 士,至有一榜得宰相數人者,其間名臣不可勝數,此 進士得人之明效也。」或曰:「不然,以本朝崇尚進士,故 天下英才皆入此科。若云非此科不得人,則失之矣。 唐開元以前,未嘗尚進士科,故天下名士,雜出他塗。 開元以後,始尊崇之,故當時名士中此科者,十常七 八。」以此卜之,可以見矣。

餘姚黃宗羲作《明夷待訪錄》。其《取士篇》曰:「古之取士 也寬,其用士也嚴;今之取士也嚴,其用士也寬。」古者 鄉舉里選,士之有賢能者,不患于不知。降而唐宋,科 目不一,士不得于此,尚可轉而從事于彼,是其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