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1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七十五卷目錄

 科舉部藝文二

  上時相議制舉書     宋范仲淹

  論取士           包拯

  頒貢舉條制敕       歐陽修

  科舉議           前人

  貢院乞逐路取人      司馬光

  謝應中制科啟        蘇軾

  謝中制科啟         蘇轍

  請慎擇參詳點檢官劄子    虞儔

  請行紹興貢舉條例奏    李鳴復

  請行牒試奏        曹彥約

  答滕德粹          朱熹

  論宋明經帖書墨義     馬端臨

  科舉詔          真德秀

  送馬翰林南歸序     金元明善

  興定庚辰太原貢士南京狀元樓宴集題名引

               元好問

  金登科記         李世弼

  行科舉詔        元程鉅夫

  請科舉用經史奏       王惲

  龍虎榜賦         方君玉

  送進士梁彥中序      姚登孫

  史論二首        明何喬新

  科舉進士題名碑       袁衷

  寄諸用明         王守仁

  科舉議           謝鐸

  制科議           王鏊

  武進縣儒學科第題名記    毛憲

  臨潁縣科貢題名記      賈詠

  弋陽縣科目題名記      黃易

  明科目題名記       林希元

  畿輔較士錄序        霍鍈

  科貢題名記         馬理

  駮科臣專任科貢議     張自烈

  騎射議           前人

  直陳科場弊習疏      梁士濟

選舉典第七十五卷

科舉部藝文二

《上時相議制舉書》
宋·范仲淹

天聖八年五月日,具位某再拜上書於昭文相公閣 下:「某昨者伏蒙聖恩,優賜差任。蓋鈞造之際,靡不獲 所。退省疏拙,且驚且懼。況唐虞舊城,風俗淳儉,獄無 積訟,亭鮮過客。棲遲偃仰,何以報國?然嘗試思之,似 有所補,敢不冒黷而言之。夫善國者,莫先育材。育材 之方,莫先勸學。勸學之要,莫尚《宗經》。宗經則道大,道 大則才大,才大則功大。」蓋聖人法度之言存乎《書》,安 危之幾存乎《易》,得失之鑒存乎《詩》,是非之辨存乎《春 秋》,天下之制存乎禮,萬物之情存乎樂。故俊哲之人 入乎《六經》,則能服法度之言,察安危之幾,陳得失之 鑒,析是非之辨,明天下之制,盡萬物之情。使斯人之 徒輔成王道,復何求哉?至於叩諸子,獵群史,所以觀 異同,質成敗,非求道於斯也。有能理其書而不深其 旨者,雖朴愚之心,未與適道,然必顧瞻禮義,執守規 矩,不猶愈於「學非而博」者乎?今文庠不振,師道久缺, 為學者不根乎經籍,從政者罕議乎教化。故文章柔 靡,風俗巧偽,選用之際,常患才難。某聞前代盛衰,與 文消息,觀虞、夏之純,「則可見王道之正;觀南朝之麗, 則知國風之衰。惟聖人質文相救,變而無窮。前代之 季,不能自救,則有來者起而救之。是故文章以薄,則 為君子之憂;風俗其壞,則為來者之資。今朝廷思救 其弊,興復制科,不獨振舉滯淹,詢訪得失,有以勸天 下之學,育天下之才,是將復小為大、抑薄歸厚之時 也。」斯「文丕變,在此一舉。然恐朝廷命試之際,謂所舉 之士,皆能熟經籍之大義,知王霸之要略,則反屏而 弗問。或將訪以不急之務,雜以非聖之書,辨二十八 將之功勳,陳七十二賢之德行,如此之類,何所補益? 蓋欲伺其所未至,誤其所嘗習,不以教育為意,而以 去留為功。若如所量,恐非朝廷勸學育才之道也。何 哉?國家勸學育才,必求為我器用,輔我風教。設使皆 明經籍之旨,並練王霸之術,問十得十,亦朝廷教育 之本意也。況文有精粗,理有優劣,明試之下,得失尚 多,何患去留之難乎?今或伺其所未至,誤其所嘗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