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3 (1700-1725).djvu/10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浮華相尚,儒者之風蓋衰矣。」

《漢官儀》曰:「春三月、秋九月,習鄉射禮,禮生皆使太學學生。」

靈帝熹平元年捕太學諸生千餘人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元年「秋七月,宦官諷司隸 校尉段熲,捕繫太學諸生千餘人。」

時有人書《朱雀闕》云:「天下大亂,公卿皆尸祿。故捕之。」

熹平五年十二月,試太學生除吏。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五年冬十二月,試太學生年六 十以上百餘人,除郎中、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國文 學吏。」

光和元年二月己未始置鴻都門學生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按注:「鴻都,門名也。於內 置學。」時其中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召能為尺牘辭 賦及工書鳥篆者,相課試,至千餘人。

文帝黃初五年夏四月立太學置五經課試之法

按:《魏志文帝本紀》云云。

景帝永安元年詔立學凡有志好者令其就業

按《吳志孫休傳》:「永安元年詔曰,古者建國,教學為先, 所以道世治性,為時養器也。自建興以來,時事多故, 吏民頗以目前趨務,去本就末,不循古道。夫所尚不 淳,則傷化敗俗。其按古置學官,立五經博士,核取應 選,加其寵祿科,見吏之中及將吏子弟有志好者,各 令就業,一歲課試,差其品第,加以位賞,使見之者樂」 其榮,聞之者羨其譽,以敦王化,以隆風俗。

武帝泰始六年冬十一月賜太常博士學生帛牛酒各有差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泰始八年。詔太學生已試經者留學。餘各遣還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禮志》。晉泰始八年。 有司奏太學生七千餘人。才任四品。聽留。詔已試經 者留之。其餘遣還。郡國大臣子弟堪受教者。令入學。

孝武帝太元元年尚書謝石請興復國學詔選公卿二千石子弟為生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禮志》,晉孝武帝 太元元年,尚書謝石陳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翼善 輔性,唯禮與學。雖理出自然,必須誘導。故洙、泗闡弘 道之風,《詩》《書》垂軌教之典。敦《詩》說《禮》,王化以斯而隆; 甄陶九流,群生於是乎穆。世不常治,道亦時亡。光武 投戈而習誦,魏武息馬以修學,懼墜斯文,若此之至 也。大晉受命,值世多阻,雖聖化日融,而王道未備,庠 序之業,或廢或興。遂令陶鑄闕日用之功,民性靡素 絲之益。亹亹元緒,翳焉莫抽。臣所以遠尋伏念,寤寐 永歎者也。今皇威遐振,戎車方靜,將灑元風于四區, 導斯民于至德,豈可不弘敷禮樂,使煥乎可觀。請興 復國學,以訓胄子,班下州郡,普修鄉校。雕琢琳琅,和 寶必至。大啟群蒙,茂茲成德,匪懈于事,必由之以通, 則人競其業,道隆學備矣。」烈宗納其言。其年,選公卿 二千石子弟為生,增廟屋一百五十五間,而品課無 章,士君子恥與其列。國子祭酒殷茂言之曰:「臣聞弘 化正俗,成乎禮教,輔性成德,必資于學。先王所以陶 鑄天下,津梁萬物,閑邪」納善,潛被于日用者也。故能 疏通元理,窮綜幽微,一貫古今,彌綸治化。且夫子稱 回,「以好學為本,七十希仰,以善誘歸宗。」《雅》《頌》之音,流 詠千載,聖賢之淵範,哲王所同風。自大晉中興,肇基 江左,崇明學校,修建庠序,公卿子弟,並入國學,尋值 多故,訓業不終。陛下以聖德元一,思隆前美,順通居 方,導達物性,興復儒肆,僉與後生。自學建彌年,而功 無可名,憚業避役,就存者無幾。或假托親疾,真偽難 知,聲實渾亂,莫此之甚。臣聞舊制,國子生皆冠族華 胄,比列皇儲,而中者混雜蘭艾,遂令人情恥之。子貢 去朔之餼羊,仲尼猶愛其禮,況名實兼喪,面牆一世 者乎!若以當今急病,未遑斯典,權宜停廢者,「別一理 也。若其不然,宜依舊準。」竊謂群臣內外清官子姪,普 應入學,制以程課。今者見生,或年在扞格,方圓殊趨, 宜聽其去就,各從所安。所上謬合,乞付外參議。烈宗 下詔褒納,又不施行。朝廷及草萊之人,有志于學者, 莫不發憤嘆息。

太元九年夏四月己卯,增置太學生百人。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按《禮志》,孝武時,以學在 水南懸遠,有司議依升平元年,於中堂權立行太學。 于時無復國子生,有司奏「應須復二學生百二十人, 太學生取見人六十,國子生權銓大臣子孫六十人。 事訖罷。奏可。」

文帝元嘉二十年復立國子學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