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政紀》,「景泰五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孫 賢、徐溥、徐轄進士及第,丘濬等一百二十九名進士 出身,崔忠等二百一十七名同進士出身。」是科得丘 濬、何喬新、耿裕、鄧廷瓚、楊瑄、張寧,俱為名臣。
英宗天順元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天順元年三月戊寅,廷策會試中式舉人, 賜黎淳、徐瓊、陳秉中進士及第,宋英等九十七名進 士出身,姚昶等一百九十四名同進士出身。」是科得 彭韶、楊繼宗為名臣。初策題命李賢代草,賢因石亨 招權納賄,文武大臣多出其門,奔競成風,不知廉恥 禮義為何物,乃以求賢安民二事問之,欲得真才,止 奔競以正士習。
天順四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天順四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王 一夔、李永通、鄭環進士及第,賜吳英等五十名進士 出身,賜張悅等一百三名同進士出身。」是科得劉健、 周經、張悅、張元禎、陳選、黃孔昭,俱為名臣。
天順八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天順八年三月,廷策癸未秋,禮部補試中 式舉人。賜彭教、吳釴、羅璟進士及第,賜李東陽等七 十五名進士出身,賜張達等一百六十九名同進士 出身。上以在疚,不御殿,止傳策廷試。」是科得劉大夏、 張敷華、戴珊、謝鐸、倪岳、李東陽,皆著名。
憲宗成化二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成化二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羅 倫、程敏政、陸簡進士及第,賜季琮等九十八名進士 出身,賜劉烜等二百五十二人同進士出身。」
成化五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成化五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張 昇、丁溥、董越進士及第,張璲等七十五名進士出身, 張曉等一百六十九名同進士出身。」
成化八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成化八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吳 寬、劉震、李仁傑進士及第,邵賢等七十八名進士出 身,白坦等一百六十九名同進士出身。是科得楊一 清、吳寬、陳壽,皆有聞。先是吳寬屢試於鄉,不利,貢入 國學,絕意仕進,不復應舉。提學御史陳選禮聘敦請 鄉試,遂舉第三。至是,會試、殿試皆魁天下,不負科名。」 按,《春明夢餘錄》:「舊制,殿試在三月初三,狀元率進士 上表謝恩在初六。成化八年,以悼恭太子發引,改殿 試於十五日。」又:「舊制,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 成化十一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成化十一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 謝遷、劉戩、王鑿進士及第,卜同等九十五名進士出 身,張琛等二百二名同進士出身。」
成化十四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成化十四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 曾彥、楊守阯、曾追進士及第,梁儲等一百十名進士 出身,朱悌等二百三十七名同進士出身。」彥江西泰 和人,年六十餘。時執政欲矯時弊,捄文以質,以彥所 對簡約,遂寘首選。是科得林俊、劉忠,俱著名。
成化十七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成化十七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 王華、黃恂、張天瑞進士及第,胡玉等九十五名進士 出身,張應奎等二百名同進士出身。是科得陶琰、孫 交、王華,俱著名。」
成化二十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成化二十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 李旻、白鉞、王敕進士及第,儲瓘等九十四名進士出 身,吳敘等二百三名同進士出身。是科得邵寶、喬宇、 儲瓘、王雲鳳、蔡清,俱著名。」
成化二十三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成化二十三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 賜費洪、劉春、涂瑞進士及第,程楷等一百一十名進 士出身,馬景昌等二百三十八名同進士出身。」是科 得石瑤、吳廷舉、王鴻儒、楊廉、羅𤣱、鄒智,俱著名。
孝宗弘治三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弘治三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錢 福、劉存業、靳貴進士及第,楊旦等九十名進士出身, 祝祥等二百五名同進士出身。」
按《春明夢餘錄》:「弘治三年,閣臣劉吉等言,時日迫促, 閱卷未精,再展一日,第四日放榜。」
弘治六年,廷試進士。
按《明會典》:「弘治六年奏准讀卷并放榜等項,逓移次 一日。」
按《大政紀》:「弘治六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毛 澄、徐穆、羅欽順進士及第,顧清等九十名進士出身, 陳璘等二百五名同進士出身。」是科羅欽順、胡世寧、 李承勛、孫燧俱著名。
弘治九年,廷試進士。
按《大政紀》:「弘治九年三月,廷策會試中式舉人,賜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