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術可致?」匡已試。明日入見,顯宗問:「對策云何?」匡曰:
「臣熟觀策問,敷教措刑兩事,不詳『振紀綱』一句,祇作 兩事,對策,必不能中。」顯宗命匡誦所對策終篇,曰:「是 亦當中。」匡曰:「編修衡助教鑑長於選校」,必不能中。已 而匡果下第。顯宗惜之,謂侍臣曰:「我只欲問教化刑 罰兩事,乃添『振紀綱』一句,命刪去,李晏固執不可,今 果誤人矣。」謂侍正石敦寺家奴唐括曷答曰:「侍讀二 十一年府試不中,我本不欲侍讀,再試恐傷其志,今 乃下第,使人意不樂。」是歲,初取止四十五人,顯宗命 添五人,《僕散訛》可中在四十五人後,除書畫直長。匡 與訛可俱為侍讀。匡被眷遇特異,顯宗謂匡曰:「汝無 以訛可登第怏怏,但善教金源郡王,何官不可至哉?」 是歲,顯宗薨,章宗判大興尹,封原王,拜右丞相,立為 皇太孫,匡仍為太孫侍讀。二十八年,匡試詩賦,漏寫 詩題下注字不取,特賜及第。
《金史移剌履傳》:「履進禮部尚書,兼翰林直學士,賜大 定三年孟崇獻牓下進士及第。七月拜參知政事,提 控刊修《遼史》。」
《納垣謀嘉傳》:「謀嘉以終場舉人試補上京提刑司書 史,以廉能著稱。承安元年,契丹陀鎖寇掠韓州、信州, 提刑司問諸書史誰入奏者,皆難之,謀嘉請行。五年, 特賜同進士出身。」
《麻九疇傳》:「『九疇字知幾,易州人。三歲識字,七歲能草 書,作大字有及數尺者,一時目為神童。章宗召見,問 汝入宮殿中亦懼怯否』?對曰:『君臣父子也,子寧懼父 耶』。」上大奇之。弱冠入太學,有文名。南渡後,寓居郾蔡 間,入遂平西山,始以古學自力,博通五經,於《易》《春秋》 為猶長。興定末,試開封府,詞賦第二,經義第一。再試 南省,復然。聲譽大振,雖婦人小兒皆知其名。及廷試, 以「誤出」,士論惜之。已而隱居不為科舉計。正大初,門 人王說、王采苓俱中第,上以其年幼,怪而問之,及知 嘗師九疇。平章政事侯摯、翰林學士趙秉文連章薦 之,特賜盧亞牓進士第。
《元史王楫傳》:「楫性倜儻,弱冠舉進士不第,乃入終南 山讀書,涉獵孫、吳。泰和中,復下第,詣闕上書,論當世 急務。金主俾給事縉山元帥府,尋用元帥高琪薦,特 賜進士出身。」
《大賓辱語》:「孔諤,山東曲阜人,永樂中舉鄉試,上以聖 裔,欲寵異之,特賜進士,官左春坊中允,賜宅一區,命 教皇太子。諤師道嚴正不阿」,
《近峰記略》:「太宗嘗命翰林院覆試下第舉人,得張鉉 等六十人,賜冠帶入國學,以俟後舉。又嘗進副榜舉 人親試之,拔三人入翰林,時復有揭榜進士之例。」 《湖廣通志》:「孔儒字宗學,嘉魚人。景泰庚午鄉薦。丁丑 春,會闈災闈中,官司悉逃火,儒升牆端,引手拯出者 無數。事聞,上召諭勞有差,不俟終闈,即賜進士第。 黃卷」字蘭輝,鍾祥人,事母至孝。天啟辛酉鄉舉,丁丑 不第。值崇禎親策御批:「嚴氣正性。」賜進士,授《雲南呈 貢令》。
吳元伯,字開吳,江夏人。少孤力學,腹笥淹洽。癸酉舉 於鄉,庚辰下第,特賜「進士。」
特賜第部雜錄
《鼠璞聞見錄》載「至和間,富公當國,立一舉三十年推 恩法。」蓋公與段希元、魏升平同場屋相善,不欲私之, 故為天下之制,世以推恩法始於富公。予謂不然,仁 宗開天章閣,召范、富條當世務方,以止僥倖、澄汰不 才吏為說,無緣以私意創此科。攷本朝開寶三年,詔 禮部閱進士,十五年以上,司馬浦等賜出身。祥符八 年,詔進士六舉以上,雖不合格,並奏賜特奏名七十 八人。天聖二年,以特奏名李道宗等為匠簿。四年,詔 進士實應三舉,免取解。景祐元年,詔進士五舉年五 十,雖試不合格,以名聞。自此率以為常。寶元元年,被 恩賜者九百八十四人。至和中,李柬之以校年累舉, 不責詞藝,謂之「恩澤四五百人。」欲革之,孫汴等條具 將上,嘉祐元年詔罷特奏名,時公正當國也。嘉祐二 年復賜特奏名及諸科二百十四人,恐一時詔罷特 奏,廟堂因行裁減耳。然嘉祐三年再詳定《科舉條制》, 亦不該載一舉三十年法,何也?
《日知錄》:宋時有所謂特奏名者,開寶三年三月庚戌, 詔禮部閱進士及十五舉嘗終場者,得司馬浦等一 百六人,賜本科出身。特奏名恩例自此始,謂之恩科。 咸平三年遂至九百餘人。士人恃此,因循不學,故天 聖之詔曰:「狃于寬恩,遂隳素業。」苟簡成風,甚可恥也。 而元祐初,知貢舉蘇軾、孔文仲言:今特奏者已及四 「百五十人,又許例外遞減,一舉則當復增數百人。此 曹垂老,別無所望,布在州縣,惟務黷貨,以為歸計。前 後恩科,命官幾千人矣,何有一人能自奮厲,有聞於 時,而殘民敗官者不可勝數。以此知其無益有損。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