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5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恩之意,為曾氏世代綿遠,但得曾子之後,即可以奉 祀矣。比時曾質粹、曾嵩、曾袞俱在也,嵩、袞若於世代 為嫡,自當慶此遭逢之非偶,而上應君命,除墳廟矣。 何徐提學面鞫之,則曰:「生長南方,不樂北徙。」夫果曾 氏之嫡也,何為不願北耶?嵩、袞而果不欲北也,則於 君命祖塋若秦越相視,邈不關心,而倫理恩義咸泯 絕矣。獨曾質粹首承禮部訪求之檄,齎捧江西起送 之文,破家北遷,間關赴部,遂奉世廟聖旨:「既勘得曾 質粹係先儒曾子之後,准照顏孟二氏例,授翰林院 五經博士,仍與世襲。欽此。」大哉皇言!不惟表章先儒 於既往,又杜絕爭弊於將來。夫質粹五經博士,是質 粹之前未有博士也;仍與世襲,是質粹之子孫世襲 也。擬之建國封侯之例,質粹即始封之君也。苟非自 罹重罪,雖朝廷亦不得而輕廢之也,況其他乎?豈期 巨姦如曾袞者,恣錢神之賄囑,肆賣鬼之幻術,朦朧 冒襲,欺君背旨,其罪有可勝誅者哉!夫袞,嵩之弟也。 嵩尚不可襲,況袞乎?袞罷官也。夫官既不得襲,況褫 官者乎?背祖而不果北徙,非孝也;背命而爭奪職官, 非忠也。不孝不忠之人而濫列儒官,不惟「無以示風 化,即使奉承曾氏之宗廟,臣等不知守正誠確如先 儒曾參者,肯享其祀否耶?坐視於質粹未命之前,而 眇浩蕩之洪恩;攘奪於質粹既歿之後,而違已成之 明命。」若袞者,誠姦巧之尤,而欺罔之甚者矣,如天理 人心何哉?臣等以為《明旨》未下之前,則庶不可以先 嫡;明旨既下之後,則不願北徙者又安得以奪始受 君命之後乎?自《明旨》已下,而不願北徙者雖嫡不嫡; 況世代寥遠,其所謂嫡庶者,又非明有徵據乎?彼文 書《私約》,不過捏寫以欺罔天聽耳;即使果有之,亦不 過彼此私情,敢與君上之明旨抗耶?不以君旨為可 據,而以《私約》為足憑;不以不願北徙之情為實案,而 以「酬勞」為「辭。諸臣之勘、之覆,皆非也。臣等咸不敢苛 論矣。」萬曆元年八月間,科臣李盛春目睹袞等之爭 辨,深恨袞等之姦邪,具疏上瀆,荷蒙俞允。臣等此時 以查質粹之子孫應襲者為是,而獨勘曾嵩之子孫 應襲者為非。無何部議未定,舍其是,從其非,致使曾 質粹之嫡孫曾繼祖抱膝冤恨,籲天悲號,凡有「人心, 不忍聞見,豈宜湛恩汪濊之時而乃有此向隅之泣 耶?臣等以為繼袞之是非不待辨,而繼祖之子與嵩 之子,其承襲亦不待辨,惟於世廟聖旨定之矣。始官 在質粹,世襲在質粹,錫之於天子者,自當傳之於子 孫,孰得而奪之?奪之即背違成命矣。今日袞既可以 奪繼祖,焉保他日無奪袞者?出乎?爭者藉藉,論者紛 紛,是朝廷之命而視世爵為奇貨,不亦上違世廟之 殊恩,下亂先儒之廟祀乎?」近聞江西之勘,又有以曾 嵩之子樞承襲者。夫曾袞既革而以嵩子承之,是袞 之姦,不幸而不得行於身,猶幸而得行於姪,何異於 壟斷之登而揚州之鶴耶?其於世廟明旨,均為背矣。 伏乞我皇上敕下禮部,從公覆議,務遵成命,勿泥前 轍。將曾繼祖之子承襲「《五經》博士」,將曾袞革職,以治 其違命冒襲之罪。庶恩命出自朝廷,而姦偽或有所 懲矣。

《為崇植先賢系胄以隆道化疏》
顧鼎臣

竊惟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傳至孔子,而大明其 德與功,垂之萬世,直與天地同其高厚矣。孔子傳之 曾子,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之孟子,不惟心相授受, 且筆之於書,以詔後世,洩天地之精蘊,揭宇宙之綱 維,匯六經之淵源,掃百家之蹊徑。考之《論語》《大學》《中 庸》《孟子》所載,如「一貫」之旨,正心修身之學,中和位育 之功,性善誠明之說,王霸義利之辨,微言妙道,不一 而足,真所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 學,為萬世開太平者。然則曾子之功豈小補哉?暴秦 坑焚之後,道學不明。漢司馬遷號稱良史,其序孔門 弟子列傳,但曰「孔子以曾參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 《孝經》而已。」唐韓愈竊附於聖人之徒,其序道統之傳, 直以孟子上接孔子,他尚何說哉?良由《大學》《中庸》二 書混於《戴記》篇中,不與《論語》並顯,學者莫知其為學 之樞奧而討論之,是以時君世主,徒知推尊顏、孟,而 忽於曾子、子思。自唐迨宋,雖加曾子封爵,而從祀猶 列於十哲之後,子思則杳無聞焉。宋仁宗如《表章》《學》 《庸》二書,而程顥、程頤、朱熹諸儒更相發明,愬流窮源, 使天下後世曉然知道統授受之功,曾子為大,而子 思次之。咸淳三年,由是始封曾子為郕國公,子思為 沂國公,配享次於顏子,躋於孟子之上,而四配之位 始正,是萬古不易之論也。我太祖高皇帝御極之初, 首詔孔氏子孫襲封衍聖公并世襲知縣,並如前代 舊制。弘治間,因修顏子、孟子廟,特置世襲翰林院「五 經博士各一人,以主祀事,此孝宗皇帝稽古右文」之 盛舉也。夫曾子傳道之功優於顏子,而孟子私淑於 曾子、子思。今顏、孟子孫皆世襲博士,而曾子之後獨 不得沾一命之榮,豈非古今之闕典也哉?當時典禮 守土之臣,曾無一言及此者,豈以曾子子「孫散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