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5 (1700-1725).djvu/103

此页尚未校对

中尚監令史七人,譯史三人,通事二人,知印二人,奏 差五人。」

章佩監,「令史七人,譯史二人,通事二人,奏差四人, 經正監,令史八人,譯史四人。」

都水監,令史十人,蒙古必闍赤一人,回回令史一人, 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十人,壕寨十六人,典吏二人, 祕書監令史三人,知印、奏差各二人,譯史、通事各一 人,典書二人,典吏一人。

司天監令史二人,譯史一人,通事兼知印一人。 回回司天監令史二人,通事兼知印一人,奏差一人。 上都留守司令史四十四人,譯史六人,回回令史三 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一十二人。

兵馬司,司吏八人。

警巡院。司吏八人。

開平縣司吏八人。

萬億庫,司吏六人,譯史一人。

尚供、總管府令史、譯史、知印、奏差有差。

香河等處巡檢司。司吏一人。

大都路都總管府,令史九十有五人,譯史二人,回回 令史一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奏差二十一人。

大都路兵馬都指揮使司吏十四人。

司獄司:獄典二人。

左右警巡二院,典吏各三人,司吏共二十五人。 大都警巡院司吏二十人。

宛平縣司吏二十六人。

大興縣司吏一十五人,

東關廂巡檢司吏一人。

西北、南關廂兩巡檢司,設置同上。

行中書省掾史、蒙古必闍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 使,各省設員有差。

檢校所。書吏二人。

儒學提舉司。司吏二人。

司禋監譯史、令史、奏差各二名。

詹事院。蒙古必闍赤六人,《回回》掾史二人,掾史十人, 知印二人,怯里馬赤二人,宣使十人。

行樞密院。蒙古必闍赤二人,掾史六人,宣使六人,知 印、怯里馬赤各一人。

斷事官,譯史一人,令史二人,怯里馬赤、知印各一人, 奏差二人。

都水庸田使司。司吏十二人,譯史二人。

都總制庸田使司,蒙古必闍赤、回回令史,怯里馬赤、 知印各一人,令史十八人,宣使十八人,壕寨十八人, 典吏四人。

軍民屯田總管府,蒙古譯史各一人,司吏各六人,典 吏各二人。

添設兵馬司四處,譯史各二人,司吏各十二人,奏差 各八人,貼書各二十四人,忽剌罕赤各三十人。 「永昌等處宣慰使司,令史十人,蒙古譯史四人,知印 二人,怯里馬赤一人,奏差八人,典吏二人。」

紹熙軍民宣撫司,令史八人,譯史、知印、怯里馬赤各 一人,奏差四人。

按《輟耕錄》:「宣文閣內掾四名,內二名兼檢討。宣使四 名,知印二名,譯史二名,典書四名。屬官群玉內司令 史二名,典吏二名,司鑰二名,司膳四名,給使八名。藝 文監令史四名,典吏二名,專掌書籍。鑒書博士司書 吏一名。藝林庫司吏二名,庫子二名。廣成局司吏二 名。」

世祖至元二年定通事譯史考滿敘用格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凡通事、譯史,考 滿遷敘。至元二年,部擬雲南行省極邊重地,令譯史 等人員,擬二十月為一考,歷六十月,准考滿敘用。」 至元六年,更定令史、譯史、通事出職之例。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凡省部令史、譯 史、通事等。至元六年省議:舊例一百二十月出職。今 案牘繁穴。難同舊日,會量作九十月為滿。其通事、譯 史繁劇,合與令史一體。近都省未及兩考,省令史、譯 史授宣注六品職事,部令史已授省劄注從七品職 事。今擬省令譯史、通事由六部轉充者,中統四年正 月已前,合與直補人員一體,擬九十月考滿,注六品 職事,回降正七,一任還入六品。中統四年正月以後, 將本司歷過月日,三折二驗省府月日,考滿通理九 十月出職,與正七職事,並免回降職官充」《省令譯史》。 舊例文資右職參注,「一考滿合得從七品,注從六品; 未合得從七品,注正七品。如更勒留一考,合同隨朝 陞一等。一、考滿未得從七,注正七品者,回降從七,還 入正七。一、考滿合得從七,注從六品,合得正七,注正 六品者,免回降正從六品。人員不合收補。」省令「譯史 如有已補人員,合同隨朝一考陞一等注授。中統四 年正月以前收補部令史、譯史、通事,擬九十月為考 滿,照依已除部令史例注從七品,回降正八品一任, 還入從七。中統四年正月已後,充部令史、譯史、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