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5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者,合參酌古今之宜,設立武舉,並須習學兵法、武藝。 如蒙古、色目人,只試以武藝。如願試兵法,中者陞階, 漢人兼試兵法,武藝中式者方許承襲。如布衣之士 願試及中者,或各翼,或不敘,或戶絕等歇空,相應名 闕內擢用。如此庶使武備不弛,軍政稍嚴,保大定功 之事,為體不輕。必若今日難於更張,則四方宣力老 將既已病死承襲,驕脆子弟但知酒色裘馬為華好, 一旦直欲冒矢石、執干戈,以犯勍敵,不惟本人自取 肝腦塗地,從軍將吏,死復何辜?卑職歷觀前古之跡, 其禍患弊病,未有不生於太平之世。竊慮及此,伏乞 施行。

《教規之十曰儲武胄》
明·范守己

今令甲武弁中應世其官者,俱群之學校,養育而薰 陶之,意欲得祭遵,杜預其人者,於諸將中也,法至良 備。顧紈褲子弟,驕媠成性,驅而事吚唔,如華人之學 梵唄也。能口誦心惟者幾何?今後教官嚴立之程,《武 經》《百將傳》等帙,務令熟計,通解其大義。每月考諸生 時,亦按其書出論或策一篇,群校而殿最之,以加獎 罰。本道按臨校藝,附名生員冊後,同送考試。其有志 儒業者,一體課讀《論》《孟》《經》《史》等書,勿限進取。假如受 經而弁髦之,扑責又何逭焉

《設京衛武學疏》
朱鑑

臣稽諸典籍,「成周以射御賓興,已有用武取士之意。 漢以兵法召募,遂有用武取士之名。唐有軍謀宏遠、 能諳孫、吳之科,故初舉而得裴端,復再舉而得郭子 儀,此武舉得人之驗也。漢有懷士之官,宋有武學之 設,故程顥學問淵源而召判武學,陳瑩中學術醇正 而擢為博士」,此武學官制之備也。臣伏睹皇上嗣位 以來,屢敕五軍都督府及在外各都司、衛所有推舉 武職之條,有比試軍職之例,即成周、漢、唐武舉之科 也。今公、侯、伯已設教官,訓其子孫,都指揮以下等官 又設訓導教誨,即漢、唐、宋武學博士之制也。至於各 都司、衛所莫不有學,實皇上深謀遠慮、作養武職之 盛意。然外而衛所雖蒙設學,未見考「試其成功。內而 京師雖已訓教,未蒙設立武學。蓋學制之設未備,則 教法之條不立;武舉之科未舉,則得人之效未著。況 一應公文,難以行移,訓導未知隸何管屬。乞敕該部 計議,在京亦合開設武學,頒降印信,立學規之典,興 武舉之科。議官制,定員名,訪保學問淵源者以總其 綱,學術醇正者以分其目:自公、侯、伯、都督以下等官, 應襲兒男及敦敏英俊幼官,趁其年少不妨操備,選 送武學,習讀《歷代臣鑑》等書,講明武經、《孫》《吳》等法,每 年一小比,三年一大比。如此有弓馬慣熟,兵法精通, 智謀宏遠,文武雙全者,量加陞賞,錄名聽用。一長可 取者,亦與錄名,再比二次。三次不中者,黜退別項差 用。」非「應襲兒男自願入學習舉業者,聽其考試照例 出身。及照今選年老不能記誦官員,合無俱與幼官 一處,會同聽講《用兵方略》并《武經》等書,然後回齋習 讀,則講解歸一,勸課有方,亦無時過後學之患,而大 小武職皆得人矣。仍行各處都、布按三司、衛、所、府、州、 縣文武學校,一體訓教,著令提調學校僉」事并監察 御史等官照依考試,如式者具其名實奏聞,以備取 用。其不中者亦如之。如此,則建武學,教之於未用之 初;立武舉,試之於將用之際。殆見學制以備,教法以 立,武舉以設,而公侯伯等官之子孫,他日可無驕奢 誤事之失,俱得實材為國之用矣。

《武舉疏》
劉大夏

武舉之設,將以延攬英雄,廣儲將帥,招徠韜略之士, 收拾跅弛之才。蓋以古今治天下之具,惟文武二道; 天下之生材以供世用,惟文武二藝。凡國家求相於 文,求將於武,亦惟文武二科。我朝設文舉以求士,誠 足以備一代之彝典,而其網羅之周密,自閥閱以及 草澤,不以遠而遺,不以賤而棄,故得人以備任使。其 「用武臣也,甄別軍功之大小,以為升擢之階級。內或 陟督府之崇班,外或膺邊方之重寄,或處以方面之 長貳,或列於行伍之師帥,世享簪纓,家足餼廩,獎勵 武臣,作興士氣,意甚善矣。但求采止於武弁一途,凡 授鉞推轂,非出於貴寵之子弟,即拔自行伍之粗材。」 近歲雖有保舉將材之例,但據其見有官職之人而 推薦之。其間往往徇名而不責實,挽強引重者目為 勇敢,談說縱橫者號為謀略。及委以重兵,臨以大敵, 僨事者多而成功者少。蓋求將之意雖勞,而選將之 路太狹。宋臣范仲淹有言:「議者不知取將之無術,但 云當今之無將。」今日之弊,殆亦坐此。且天之賦人,以 材拙於文者或優,於武,亦不以遠而嗇,不以賤而限。 如穰苴生於寒微,吳起困於羈旅,樂毅出於疏賤,黥 布雜於輿臺,衛青辱於人奴,去病辱於假子。若當時 非有知識之人為之汲引,豈能自致通顯,建功於世 而垂名於後耶?今四海之大,生聚之繁,寧無若斯者 在於側陋之間乎?夫武以用將為先,亦猶文以求相 為先。孫武曰:「將者,人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