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故一陳愚衷。臣本庸才,遭時多故,起身海島,非有 父兄相藉之力,又非有帝制自為之心。方主上霆擊 電掣,至於婺州,臣愚即遣子入侍,固知主上有今日 矣。將以依日月之末光,望雨露之餘滋。而主上推誠 布衣,俾守鄉郡,如故吳越事。臣遵奉條約,不敢妄生 節目,子姓不戒,潛搆釁端,猥勞問罪之師,私心戰兢。 用是遂俾守者出迎,然而未免浮海,何也?昔孝子之 於其親,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臣之情事,適類於此。即 欲面縛待罪闕庭,復恐嬰斧鉞之誅,使天下後世不 知臣得罪之深,將謂主上不能容臣,豈不累天地大 德哉』?」蓋幕下士詹鼎詞也。太祖覽而憐之,賜書曰:「汝 違吾諭,不即斂手歸命,次且海外,負恩實多。今者窮 踧無聊,情詞哀懇,迫人於險,吾故恥之。當為汝不記 前過,汝勿自疑。」遂促國珍入覲,面讓之曰:「若來得毋 晚乎?」國珍頓首謝。授廣州西行省左丞,食祿,不之官, 數歲,卒於京師。餘官屬從國珍降者,皆徙滁州,獨赦 丘楠,以為韶州知府。詹鼎者,寧海人,有才學,為國珍 府都事,判上虞,有治聲。既至京,未見用,草封事萬言, 候駕出獻之,帝為立馬受讀,命丞相官鼎、楊憲忌其 才,阻之,例徙梁、陝。憲敗,除留守經歷,遷刑部郎中,坐 累死。
《胡美傳》:「美,沔陽人,初名廷瑞,避太祖字,易名美,為陳 友諒江西行省丞相,守龍興。太祖既下江州,遣使招 諭美,美遣宣使鄭仁傑詣九江請降,且請無散部曲。 太祖初難之,劉基蹴所坐胡床,太祖悟,乃許之,賜書 報曰:『鄭仁傑至,言足下有效順之誠,此足下明達也。 又恐分散所部屬他將,此足下過慮也。吾起兵十年, 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有能審天時,料事機,不待 交兵,挺然委身來者,當推赤心以待,隨其才任使之, 兵少則益之以兵,位卑則隆之以爵,財乏則厚之以 賞,安肯散其部伍,使人自疑,負來歸之心哉』?」且以陳 氏諸將觀之,如趙普勝驍勇善戰,以疑見僇,猜忌若 此,竟何所成?近建康龍灣之役,予所「獲長張、梁鉉、彭 指揮諸人,用之如故,視吾諸將,恩均義一。長張破安 慶水寨,梁鉉等攻江北,並膺厚賞。此數人者,其自視 無復生理,尚待之如此,況如足下不勞一卒,以完城 來歸者耶?然得失之機,間不容髮,足下當早為計。」美 得書,乃遣康泰至九江來降。太祖遂發九江,如龍興, 至樵舍,以陳氏所授《丞相印》及軍民糧儲之數來獻, 迎謁於《新城門》,慰勞之,俾仍舊官。
《武德傳》:德,安豐人。元至正中,應募為義兵百戶,累功 至千戶。知元將亡,言於元帥張鑑曰:「吾輩才雄萬夫, 今東衄西挫,事勢可知矣。不如早擇所依。」鑑然其言, 相率歸太祖,以功授千戶。
《明通紀》。元將康茂才率所部降附。茂才,蘄州人。先是 結義旅,得捍寇江上有功,累遷宣慰使都元帥,戍裕 溪、采石。及我師渡江,將士多效死,茂才數戰不勝。常 遇春設伏,殲其精銳殆盡,茂才奔金陵。未幾,金陵破, 茂才復欲奔鎮江。我師追及之。茂才度天命有歸,乃 率所部餘兵三千人解甲來附,頓首言於「前日之戰 各為主;今日屢敗,天數也。事至如此,死生惟命。」上笑 而釋之,令統所部兵從征。
偽吳守將右丞梅思祖封府庫,籍甲兵出降,并獻所 部四州。於是上嘉其「知命識微,以免眾生民膏鋒鏑。」 後授大都督副使。
安豐人曹良臣,率眾歸附。良臣英毅剛果,為眾所推, 聚兵立柵,以禦外寇,約束嚴明。至是來歸。上謂其「將 兵負固於兩間,可觀望而不觀望,其誠可嘉。」命為江 淮行省參政,將兵從征。同時有韓政者,亦聚眾千人, 立柵捍寇,至是率所部來歸。上嘉之,授江淮行省平 章。
洪武元年四月,廖永忠遣人送《何真降表》詣京師。上 賜詔褒真,謂其保境安民,以待有德,不勞師旅,先期 來歸,其視漢、唐名臣竇融、李勣、奚讓。特召真乘傳入 朝,賜宴,仍賜白金千兩,文綺紗羅綾絹各百疋,將校 各賜有差。諭之曰:「天下紛紛,所謂豪傑有三:易亂為 治者,上也;保民達變,識所歸者,次也;負固偷安,流毒 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論矣。頃者,師臨閩、越,卿即輸 誠來歸,不煩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謂 識時達變者矣。」授真中奉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參知政事。
《明外史傅友德傳》:「友德,其先宿州人,後徙碭山。元末, 從大盜李喜之入蜀。喜之敗,從明玉珍。玉珍不能用, 走武昌,從陳友諒為別將,無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 小孤山,友德率眾降。帝奇之,用為將。」
《李思齊傳》:「初,太祖嘗遣使致書思齊,思齊執使者戮 之。及是復以書諭之曰:『前遣使通問未還,豈所使非 人,忤足下意羈留之與?抑元使適至,不能隱而殺之 與?昔足下在秦中,兵眾地險,張思道專尚詐力,孔興 等徒自守,擴廓帖木兒兵屢出沒,然皆非勍敵。足下 不以此時圖秦自王,今中原盡為我有,向與足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