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等知蘇、常、溫、吉安等府,上特召見,宴勞焉。是時重
舉官,大臣奏舉賢能官者,上為降辭色慰藉之,而廷 臣巽懦無薦舉,則降敕責焉。至於各司府州縣官,亦 得舉賢良方正一人上之部,後有贓罪連坐,已合臨 御來三科進士,親試文華殿,拔其尤,授修撰、編修、評 事等官,進學文淵閣優待之。命內閣考在外庶官有 文學者六十人,拔其良七人歷事六科。而天下郡縣 學生員,年四十五上者,考選送國子監,令及時進用。 其官有贓罪,即復職。常所得誥敕,畢追奪。于鼓舞人 才之意,盎然備矣。正統初,議者言:「府、州、縣正官專保 舉,則恩出於下。宜循洪武、永樂初制,歸吏部選」除,大 學士楊士奇言:「往藩、憲二司及府、州縣官,不得人為 百姓患苦,蓋以吏部權衡獨擅,聞見不廣,未盡得人 故也。宣宗皇帝敕命大臣保舉,比多得人。間有一二 非才,自緣舉主審覈不精,及所司不行糾察之故。豈 其法弊哉?況所舉官皆吏部審擇具奏,得俞旨乃授, 非上允不得授,恩固上出也。昔唐太宗力行仁義,命 京官三品以上舉郡守、縣令,而天下昇平,此其明效。 宣帝體祖宗之心,行仁政,此其首務,奈何輕聽人言 而改易焉!且所言者實由闒茸無藉之流,不獲保舉, 遂營為飛言,欲隳良法耳,可不加深察哉!」於是乃詔 保舉如故,而嚴舉官連坐之令。已,又敕曰:「牧民官縣 令最親,必得人而後民乃安。近方面郡守由保舉率 得人潔已奉公,而知縣缺員未舉,豈果難其人耶?抑 為例拘不舉耶?進士、監生,皆國家作養成才待用者, 何曾不省也?自今進士觀政一年、監生坐監三年以 上有學識者,由吏員入官歷兩考,廉慎忠厚愛民者, 科道官各保舉以聞,送吏部銓用。」又命在京四品及 國子監、翰林院並得舉,蓋實重守令已。至天順初,沿 行之,然天下要職悉出於三楊之門,吏部拱手而已。 大略其間,不無偏執,而猶頗持公論。嗣後張太后崩, 《三楊》相繼而沒,王振用事,雖名保舉,而進退人才之 權,遂內移於中官。自是邪正倒置,賄賂公行。朝謁者 往往以饋遺之多寡異其能拙,而貪饕成風,所在掊 克焉。然當其時,太阿旁落,即令選授總於選曹,為吏 部者,能自振否乎?議者不察,猥以保舉為病,何言之 過也。景泰初,大臣保舉者,多私所親故為養交,甚且 有受賄囑而不得薦者,因觖望為流言。銓部大臣亦 頗以銓選權不盡由己也,籍籍誹保舉。於是御史張 子初、練綱等言:「御史從大臣保舉而任,則大臣有過, 必鉗口卷舌而不敢言。其有請囑,必俯首帖耳而不 敢異。願停之以清弊源。」下禮部議,部是御史言,歸部 銓。已而綱復言吏部選授私舛,請復保舉。而大臣以 其議偏反無足錄也。覆上下制曰:「朕期方面郡守得 人,令大臣保舉。吏部推選,乃彼此相蒙,官不得人。今 惟布政、按察使缺,令三品以上會舉,餘吏部訪求,著 為令。」時長銓衡者王文端直以廷薦例罷,益留意人 才,委任僚屬,凡御史出巡歸者,令報其優劣,以備簡 用。繼之者為王忠肅翱亦嚴加考察,公銓注,杜請託。 自是四方多號得人,奔競之風,為之一息。然至危易 儲宮,陞賞盈額,官方稍穢矣。英皇復辟,曹石軰怙奪 門功,權威熠奕,一時冒勳陞秩者四十餘人,則名器 之濫,不問可知。自二凶授首,乾剛獨奮,而其時內閣 李賢亦盡志匡翼,朝咨夕沃,於是令冒職者自首免 愆,不數日間,盡歸釐正,臺閣為之一清。會重修《通志》, 簡擇儒臣,而禁苑雜流,摧顏外補。至是舉數年闒冗 之風,掃飭殆盡。自是罷郡守以下會舉例,而兩司方 面猶行保舉。至是,賢始奏令方面官缺,吏部務推舉 二人,請旨簡用,永遵為例。自是銓部得舉其職。而時 帝亦勵精求理,命吏部擇內外臣僚為郡守。陛辭日, 召詣文華殿,親諭訓勞,咸給鈔為道里費。一日,召學 士賢,諭曰:「今各邊革去文武巡撫,以致軍官貪縱,士 卒疲憊。其可舉進才能者用之。」賢因請曰:「遼東、宣府、 大同、延綏、寧夏、甘肅,需才最急。」上復曰:「卿與王翱、馬 昂商議,推選務在得人。」且曰:「多舉數人,擇而用之。」賢 退,明日議推十二人以進。上遂定浙江布政白圭、遼 東、山東布政王宇、宣府僉都李秉、大同御史徐瑄、延 綏、山西布政陳翌、寧夏、陝西布政苪釗,甘肅俱以京 官巡撫其地。又,吏部侍郎孫弘聞喪,上召賢曰:「孫弘 豈勝吏部?」賢曰:「誠如聖諭。」蓋弘以知縣考滿赴京,為 忠國公石亨鄉里囑留,又以奉迎功陞工侍,復營就 今職,士林恥之。上又恐其奪情,即令守制。復召賢曰: 「吏部侍郎乃人物權衡,非他部可比。必得其人,先生 以為誰可?」賢曰:「以在朝觀之,無如禮部二人,可擇一 人用之。」復問其孰優劣,對曰:「鄒幹端謹,但規模稍狹; 姚夔表裡,俱稱有大臣之風。」上曰:「然。」遂用之,士皆稱 悅。有禮部郎李和者,托一釋子,囑權近求為侍郎,議 論紛紛。上以問賢,賢對不知。上悟,復問吏部,王翱亦 不甚許。他日以學士李紹對。上復問賢,對曰:「此公論 也。」上意遂決。明日,除為禮部侍郎。初,吏部舉賈銓為 戶部尚書,上以問賢,賢以銓貌不稱名,舉年富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