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8 (1700-1725).djvu/73

此頁尚未校對

自在有司。官長所第,中正輩擬比,隨次率而用之。如 其不稱,責負在外。」然則內外相參,得失有所,互相形 檢,孰能相飾?斯則人心定而事理得,庶可以靜風俗 而審官才矣。

《論魏九品官人疏》
晉·劉毅

毅為尚書僕射,以魏立九品權時之制,未見得人而有八損,乃上疏曰:

臣聞「立政者,以官才為本。官才有三難,而興替之所 由也。人物難知,一也;愛憎難防,二也;情偽難明,三也。」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 福,奪天朝之權勢,愛憎決於心,情偽由於己,公無考 校之負,私無告訐之忌,用心百態,求者萬端。廉讓之 風滅,苟且之俗成。天下訩訩,但爭品位,不聞推讓,竊 「為聖朝恥之。」夫名狀以當才為清,品輩以得實為平, 安危之要,不可不明。清平者,政化之美也;枉濫者,亂 敗之惡也,不可不察。然人才異能,備體者寡,器有大 小,達有早晚,前鄙後修,宜受日新之報;抱正違時,宜 有質直之稱;度遠闕小,宜得殊俗之狀;任直不飾,宜 得清實之譽;行寡才優,宜獲器任之「用。是以三仁殊 塗而同歸,四子異行而均義,陳平、韓信笑侮於邑里, 而收功於帝王;屈原、伍胥不容於人主,而顯名於竹 帛:是《篤論》之所明也。」今之中正,不精才實,務依黨利, 不均稱尺,務隨愛憎。所欲與者,獲虛以成譽;所欲下 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強弱,是非由愛憎,隨世興衰, 不顧才實,衰則削下,「興則扶上。」一人之身,旬日異狀, 或以貨賂自通,或以計協登進,附託者必達,守道者 困悴。無報於身,必見割奪,有私於己,必得其欲。是以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暨時有之,皆曲有故,慢主 罔時,實為亂源,損政之道一也。置州都者,取州里清 議,咸所歸服,將以鎮異同。《一言議》,不謂一人之身,了 一州「之才;一人不審,即便坐之。若然,自仲尼以上至 於庖犧,莫不有失,則皆不堪,何獨責於中人者哉!若 殊不修,自可更選。今重其任而輕其人,所立品格,還 訪刁攸,攸非州里之所歸,非職分之所置。今訪之,歸 正於所不服,決事於所不職,以長讒搆之源,以生乖 爭之兆,似非立都之本旨,理俗之深防也。」主者既善 刁攸,攸之所下,而復選以二千石,已有數人。劉良上 攸之所下,石公罪攸之所行。駮違之論,橫於州里;嫌 讎之隙,結於大臣。夫桑妾之訟,禍及吳楚;鬥雞之變, 難興魯邦。況乃人倫交爭而部黨興,刑獄滋生而禍 根結,損政之道二也。本立格之體,將謂人倫有序,若 貫魚成次也。為九品者,取「下者為格。」謂才德有優劣, 倫輩有首尾。今之中正務自遠者,則抑割一國,使無 上人;穢劣下比,則拔舉非次,并容其身,公以為格,坐 成其私。君子無小人之怨,官政無繩奸之防,使得上 欺明主,下亂人倫,乃使優劣易地,首尾倒錯。推貴異 之器,使在凡品之下;負戴不肖,越在成人之首。損政 之道三也。陛下踐祚,開天地之德,弘不諱之詔,納忠 直之言,以覽天下之情,太平之基,不世之法也。然賞 罰自王公以至於庶人,無不加法。置中正委以一國 之重,無賞罰之防。人心多,故清平者寡,故怨訟者眾。 聽之則告訐無已,禁絕則侵枉無極。與其理訟之煩, 猶愈侵枉之害。今禁訟訴,則杜一國之口,培一「人之 勢,使得縱橫無所顧憚。諸受枉者,抱怨積直,獨不蒙 天地無私之德,而長壅蔽於邪人之銓,使上明不下 照,下情不上聞」,損政之道四也。昔在前聖之世,欲敦 風俗,鎮靜百姓,隆鄉黨之義,崇六親之行,禮教庠序 以相率,賢不肖於是見矣。然鄉老書其善以獻天子, 司馬論其能以官於職,有司考「績,以名黜陟。」故天下 之人,退而修本,州黨有德義,朝廷有公正,浮華邪佞, 無所容厝。今一國之士,多者千數,或流徙異邦,或取 給殊方,面猶不識,況盡其才力。而中正知與不知,其 當品狀,采譽於臺府,納毀於流言,任己則有不識之 蔽,聽受則有彼此之倫。所知者以愛憎奪其平,所不 知者以人事亂「其度,既無鄉老紀行之譽,又非朝廷 考績之課,遂使進官之人,棄近求遠,背本逐末,位以 求成,不由行立,品不校功,黨譽虛妄,損政,五也。凡所 以立品設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相為 好醜,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斷恩。 既以在官職有大小,事有劇易,各有功報,此人才之 實效,功分之所得也。今則反之,於限當報,雖職之高, 還附卑品,無績於官,而獲高敘,是為抑功實而隆虛 名也。上奪天朝考績之分,下長浮華朋黨之士,損政 六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其能則成,失其能則 敗。今品不狀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為例,以品取人, 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取人,則為本品之所限。若狀 得其實,猶品狀相妨,繫縶選舉,使不得精於才宜。況 今九品,所疏則削其長,所親則飾其短,徒結白論,以 為虛譽,則品不料能,百揆何以得理?萬機何以得修? 損政七也。前九品詔書,善惡必書,以為褒貶,當時天 下,少有所忌。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