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68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銓衡典

 第二十一卷目錄

 銓衡總部紀事二

銓衡典第二十一卷

銓衡總部紀事二

《唐書楊師道傳》:「師道為吏部尚書,師道起貴冑,四海 人物非所練悉。至於銓署,專抑勢貴,親黨以遠嫌,用 人多違其才,不為時所稱。」

《貞觀政要》:貞觀元年,太宗謂房元齡等曰:「致理之本, 惟在於量才授職,務省官員。故《書》稱:『任官惟賢才』。又 云:『官不必備,惟其人。若得其善者,雖少亦足矣;其不 善者,總多亦奚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於畫地 作餅,不可食也。《詩》曰:『謀夫孔多,是用不就』。又孔子曰: 『官事不攝,焉得儉?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 「載在經典,不能具道。當須併省官員,使得各當所任, 則無為而理矣。卿宜詳思此理,量定庶官員位。」元齡 等由是所置文武總六百四十員。太宗從之。因謂元 齡曰:「自此儻有樂工雜類,假使術逾儕輩者,只可特 賜錢帛,以賞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與夫朝賢君子, 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遺諸衣冠,以為恥累。」

《唐會要》:「貞觀元年,溫彥博為吏部郎中知選,意在沙 汰,多所擯抑。而退者不服,囂訟盈庭。彥博惟騁辯與 之相詰,終日喧擾,頗為識者所嗤。」

貞觀四年,杜如晦臨終請委選舉於民部尚書戴胄, 遂以兼檢校吏部尚書。及在銓衡,頗抑文雅,而獎法 吏不適輪轅之用。時以是刺之。

《太平廣記》:貞觀八年十一月,唐皎除吏部侍郎,常引 人入銓,問:「何方穩便。」或云某家在蜀,乃注於吳。復有 云:「親老先住江南。」即唱之隴右,論者莫測其意。有一 信都人希河朔,因紿云:「願得江淮。」即注與河北一尉。 由是大被選人紿言欺之。

《通典》:「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知選,凡所銓錄, 時稱允愜。十八年獨知選事,太宗賜金背鏡一面,以 表其清鑒。」

《唐書劉祥道傳》:「祥道父林甫,武德時為內史舍人,歷 中書、吏部二侍郎。唐沿隋制,十一月選集,至春停。日 薄事叢,有司不及研諦。林甫建請四時聽選,隨到輒 擬,於是官無滯人。始,天下初定,州府及詔使以赤牒 授官,至是罷,悉集吏部調至萬員,林甫隨才銓錄,咸 以為宜,論者方隋高孝基。祥道少襲爵,歷御史中丞」, 顯慶中,遷吏部、黃門侍郎,知選事,釐補敝闕。上疏陳 六事:一曰:「『今取士多且濫,入流歲千四百,多也;雜色 入流,未始銓汰,濫也。故共務者,善人少,惡人多。臣謂 應雜色進者,切責有司試判為四等,第一付吏部,二 付兵部,三付主爵,四付司勳。若坐負當責,雖經赦,仍 配三司,不者還本貫,則官不雜矣。二曰內外官,一品 至九品萬三千四百六十五員,大抵三十而仕,六十 而退,取其中數,不三十年,存者略盡。若歲入流五百 人,則三十年自相充補。況三十年外,在官猶多,不慮 其少。今入流歲千四百,其倍兩之,又停選六七千人, 復年別新加,其類濅廣,殆非經久之制。古者為官擇 人,不聞取人多而官少也。三曰,永徽以來,在官者或 以善政擢,論事者或以單言進,而庠序諸生,未聞甄 異,是獎勸之道未周也。四曰,唐有天下四十年,未有 舉秀才者。請自六品以下至草野,審加搜訪,無令赫 赫之辰,斯學遂絕』。五曰,唐虞三載考績,黜陟幽明。二 漢用人,亦久其職。今任官率四考罷,官知秩滿,則懷 去就;民知遷徙則苟且。以去就之官,臨苟且之民,欲 移風振俗,焉可得乎?請四考進階,八考聽選,以息迎 新送故之弊。」六曰:「三省都事主事、主書,比選補皆取 流外,有刀筆者,雖欲參用士流,率以儔類為恥,前後 相沿,遂成故事。且掖省崇峻,王言祕密,尚書政本,人 物所歸,耑責曹史,理有未盡。宜稍革之,以清其選。」會 中書令杜正倫亦言入流者眾,為官人弊,乃詔與祥 道參議。而執政憚改作,又以勳戚子進取無他門,遂 格。

《李敬元傳》:「敬元拜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時員外 郎張仁禕有敏才,敬元委以曹事,仁禕為造姓曆、狀 式、銓簿,鉗鍵周密,病心太勞死。敬元因其法,衡綜有 序。自永徽後,選員濅多,惟敬元居職有能稱。性彊記, 雖官萬員,遇諸道,未嘗忘姓氏。有來訴者,口諭書判 參舛,及殿累本末,無少繆,天下服其明。」

《舊唐書鄧元挺傳》:「元挺為吏部侍郎,既不稱職,甚為 時談所鄙。又患消渴之疾,選人目為鄧渴。」

《唐會要》:龍朔二年,司列少常伯楊思元恃外戚貴,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