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立螭頭下,復貞觀故事。
有令史三人,贊者六人。貞觀三年,置起居郎,廢舍人。龍朔二年曰「左史」 ,天授元年亦如之。
典儀二人,從九品下。掌贊唱及殿中版位之次。侍中 版奏「《中嚴》、外辦」亦贊焉。
隋謁者臺有典儀。武德五年復置,隸門下省。
城門郎四人,從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宮殿諸門開闔 之節,奉管鑰而出納之。開則先外後內,闔則先內後 外。啟閉有時,不以時則詣閣覆奏。」
有令史二人,書令史二人。武德五年置,門僕八百人,番上送管鑰。
符寶郎四人,從六品上。掌天子八寶及國之符節。有 事則請於內,既事則奉而藏之。大朝會,則奉寶進於 御座;行幸,則奉以從焉。大事出符,則藏其左而班其 右,以合中外之契,兼以敕書;小事則降符函封,使合 而行之。「凡命將、遣使,皆請旌、節,旌以顓賞,節以顓殺。」
有令史二人,書令史三人,主寶二人,主符四人,主節四人。武后延載元年,改符璽郎曰「符寶郎」 ,開元元年亦曰「符寶郎。」
弘文館學士,掌詳正圖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 禮儀輕重,皆參議焉。
武德四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九年,改曰弘文館。貞觀元年,詔京官職事五品已上子嗜書者二十四人,隸館習書,出禁中《書法》以授之。其後又置講經博士。儀鳳中,置詳正學士,校理圖籍。武德後,五品已上曰學士,六品已上曰直學士。又有文學直館,皆它官領之。武后、垂拱後,以宰相兼領館務,號「館主」 ,給事中一人判館事。神龍元年,改弘文館曰昭文館,以避孝敬皇帝之名;二年曰修文館。景龍二年,置大學士四人,以象四時;學士八人,以象八節;直學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時。景雲中,減其員數,復為昭文館。開元七年曰弘文館,置校書郎,又有校理、讎校錯誤等官。長慶三年,與詳正學士、講經博士皆罷。顓以五品已上曰「學士」 ,六品已下曰「直學士」 ,未登朝為直館。
校書郎二人,從九品上。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凡學 生、教授、考試,如國子之制。
有「學生三十八人,令史二人,楷書十二人,供進筆二人,典書二人,榻書十三人,筆匠三人,熟紙裝潢匠八人,亭長二人,掌固四人。」
中書省。中書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執大政而總 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皇后、皇太子, 封諸王,臨軒冊命,則用之;二曰《制書》,大賞罰、赦宥、慮 囚,大除授則用之;三曰《慰勞制書》,褒勉贊勞,則用之; 四曰《發敕》,廢置州縣、增減官吏、發兵除免官爵、授六 品以上官,則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請施行,則用之; 六曰《論事敕書》,戒約臣下,則用之。七曰《敕牒》,隨事承 制,不易於舊,則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後行焉。大祭祀, 則相禮。親征纂嚴,則戒飭百官。臨軒冊命,則讀冊。若 命於朝,則宣授而已。冊太子,則授璽綬。凡制詔文章 獻納,以授記事之官。
武德三年,改內書省曰中書省,內書令曰「中書令。」 龍朔二年,改中書省曰西臺,中書令曰「右相。」 光宅元年,改中書曰鳳閣,中書令曰「內史。」 開元元年,改中書省曰紫微省,中書令曰「紫微令。」 天寶元年曰「右相。」 至大曆五年,紫微侍郎乃復為中書侍郎。
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貳令之職,朝廷大政參議焉。臨 軒冊命,為使則持冊書授之;四裔來朝,則受其表疏 而奏之;獻贄幣,則受以付有司。 舍人六人,正五品 上。掌侍進奏,參議表章。凡詔旨、制敕、璽書、冊命,皆起 草進畫,既下,則署行。其禁有四:一曰漏洩,二曰稽緩, 三曰違失,四曰忘誤。制敕既行,有誤則奏改之;大朝 會諸方起居,則受其表狀。大捷祥瑞、百寮表賀,亦如 之。冊命大臣,則使持節讀冊命。將帥有功及大賓客 則勞問,與給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冤滯,百司奏議考 課,皆預裁焉。以久次者一人為閣老,判本省雜事;又 一人知制誥,顓進畫,給食於政事堂。其餘分署制敕, 以六員分押,尚書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樞 密遷授不預。姚崇為紫微令,奏大事,舍人為商量狀, 與本狀皆下,紫微令判二狀之是否,然後乃奏。開元 初,以它官掌詔敕冊命,謂之「兼知制誥。」肅宗即位,又 以它官知中書舍人事。兵興,急於權便,政去臺閣,決 遣顓出宰相,自是舍人不復押六曹之奏。會昌末,宰 相李德裕建議,臺閣常「務,州縣奏請,復以舍人平處 可否。」先是,知制誥率用前行正郎,宣宗時,選尚書郎 為之,主書四人,從七品上;主事四人,從八品下。
有令史二十三人,書令史五十人,能書四人,蕃書譯語十人,乘驛二十人,傳制十人,亭長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裝制敕匠一人,修補制敕匠五十人,掌函、掌案各二十人。
右散騎常侍二人,右諫議大夫四人,右補闕六人,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