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2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矣。

《聞見後錄》:元豐三年,初行官制,以階易官爵祿新格: 「中書令、侍中、同平章事為開府儀同三司,左右僕射 為特進,吏部尚書為金紫光祿大夫,五曹尚書為銀 青光祿大夫,左右丞為光祿大夫,六曹侍郎為正議 大夫,給事中為通議大夫,左右諫議為大中大夫,祕 書監為中大夫,光祿卿至少府監為中散大夫,太常」 至司農少卿為朝議;六曹郎中,朝請、朝散、朝奉大夫, 凡三等;員外郎為朝請、朝散、朝奉郎,凡三等;起居舍 人為朝散郎;司諫為朝奉郎;正言、太常、國子博士為 承議郎;太常、祕書、殿中丞為奉議郎;太子中允、贊善 大夫、中舍、洗馬為通直郎;著作佐郎;大理寺丞為宣 德郎;光祿、衛尉寺、將作監丞為宗義「郎,大理評事為 承事郎;太常寺太祝,奉禮郎為承務郎,祕書省校書 郎、正字,將作監主簿、承務郎。」今歲月寖遠,舊官制少 有知者,《予故詳出之》。

《聞見前錄》:元豐四年,官制書成,神宗自禁中帖定。圖 本出,先謂宰輔曰:「官制將行,欲取新舊人兩用之。」又 曰:「御史大夫非司馬光不可。」蔡確進曰:「國是方定,願 少遲之。」王珪亦助之。又有旨,范純仁弟純粹自東京 提舉常平移陝西轉運判官。上殿,帝問純仁無恙,純 粹曰:「臣兄純仁無恙。」帝方悟。時純仁為西京留臺,尋 「除直龍圖閣。」

《卻掃編》:宣徽使本唐宦者之官,故其所掌皆瑣細之 事。本朝更用士人,品秩亞二府,有南、北院,南院資望 比北院尤優,然其職猶多因唐之舊賜,「群臣新火及 諸司使至崇班、內侍供奉、諸司工匠兵卒名籍,及三 班以下遷補假故鞫劾,春秋及聖節大宴、節度迎授 恩命,上元張燈、四時祠祭、契丹朝貢,內庭學士赴,上 督,其供帳內外進奉名物,教坊伶人歲給衣帶,郊御 殿、朝謁聖容、賜酺國忌,諸司使下別籍分產、諸司工 匠休假之類,武臣多以節度使或兩使留後為之,又 或兼樞密」,文臣則前二府及侍從之官高久次有勳 勞者方得之。其居藩府則稱「判」,其重如此。元豐官制 行,罷宣徽使不置,時為之者二人。張《文定公與王君 貺》也,特命領使如舊。其後君貺自請依執政置墳寺, 詔特依後毋為例。

官制初行,李邦直為吏部尚書時,寄祿官纔承議郎, 神宗以其太卑,詔特遷朝奉大夫。後無踵其例者。 《揮麈前錄》:「國朝侍從以上自有寄祿官,如左右正言、 二史、給諫、吏禮部郎中之類是也。」若庶僚曾經飾擢, 至於雜流,甄敘悉皆有別,一見刺字,便知涇渭。元豐 官制既行,混而為一,故王荊公有「流品不分」之語。 《石林燕語》:「神宗初更官制,王荊公諸人皆欲罷樞密 院,神宗難之。其後遂定官制,論者終以宰相不預兵 政為嫌,使如故事復兼,則非正名之意。」乃詔釐其事 大小,大事三省與樞密同議,進呈畫指,稱「三省、樞密 院同奉聖旨,三省官皆簽書,付樞密行之。小事樞密 院獨取旨,行訖關三省。」每朝,三省、樞密院先同對,樞 密院退待於殿廬,三省始留進呈。三省事退,樞密院 再上進呈,獨取旨,遂為定制。

故事,百官磨勘,中書止用定辭。熙寧中,孫巨源為知 制誥,建言:「君恩無高下,何獨於磨勘簡之?非所以重 王命也。」乃詔各為辭。元豐官制行,惟侍從官而上,吏 部檢舉奏抄命辭,他官自陳於吏部奏抄擬遷而不 命辭。

官制行,內兩省諸廳照壁,自僕射而下皆郭熙畫樹 石;外尚書諸廳照壁,自令僕而下皆待詔書。《周官》,蘇 子容時為吏部侍郎,《謝幸省進官表》云:「三朝漢省,已 叨過輦之恩;六典周官,願謹書屏之戒。」

《宋史蔡確傳》:元豐五年,確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 郎。初議官制,蓋倣《唐六典》,事無大小,並中書取旨,門 下審覆,尚書受而行之。三省分班奏事,柄歸中書。確 說王珪曰:「『公久在相位,必得中書令』。珪信不疑,確乃 言於帝曰:『三省長官位高,不須置令,但令左右僕射 分兼兩省侍郎足矣』。」帝以為然,故確名為次相,實顓 大政。珪以左僕射兼門下,拱手而已。

《石林燕語》:「元豐官制行,吳雍以左司郎中為河北都 轉運使。是時神宗方經營北方,有巡幸之意,密以委 雍,乃除直龍圖閣。都司除職自此始。其後文及甫自 吏部員外郎出知陝府,潞公在洛,便養為請,欲以示 優禮,亦除直龍圖閣。郎官除職自此始,皆非常例也。 故自是郎中出入,皆未有得職者。至元祐間,范子奇」 自左司郎中除河北轉運使,范純粹自右司郎中除 京東轉運使,皆除直龍圖閣,用吳雍例也。

國朝兩制皆避宰相執政官親。曾魯公修起居注賈 文元為相,其友婿也,當召試,乃除天章閣待制。文元 去位,始為知制誥。劉元甫,王文定之甥。文定之為參 知政事,乃以侍讀學士出知揚州。宋子京、王原叔為 翰林學士。子京避「莒公」,改龍圖閣學士。原叔文安,改 侍讀學士。元祐間,蘇子由秉政,子瞻自揚州召為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