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2 (1700-1725).djvu/118

此页尚未校对

次,一也;妻封郡君,二也;不隔郊奏薦,三也;奏子為職 官,四也;乘馬許行馳道,五也;馬鞍上施紫絲座,六也; 馬前執破木杖,七也;宴殿內金器,且坐朵殿上,八也; 身後許上遺表,九也。國史立傳,十也。

《野客叢談》,《石林》云:唐以金紫銀青光祿大夫為階官, 此沿漢制金印紫綬、銀印青綬之稱也。《夏侯勝傳》:「取 青紫如拾芥」,青紫謂綬耳。顏師古以青紫為卿大夫 之服,漢卿大夫蓋未服青紫,師古但據當時所見,而 揚雄《解嘲》「紆青拖紫」,分注謂綬之色,此語豈無見邪? 然所謂服者,佩服云爾。漢人亦有以綬言服,如蔡邕 《章疏》曰「命服,銀青曰命服,金紫曰金龜。」紫紱之飾,非 臣容體所當佩服。以是而觀師古之《注》,未為謬也。僕 又考之,秦時光祿勳有中大夫,漢武帝更名光祿大 夫,皆銀章青綬。魏、晉以來,有左、右光祿大夫,三大夫 皆銀章青綬。其重者,詔加金章紫綬,則謂之金紫光 祿大夫。既有金紫之號,故以本光祿「為銀青光祿大 夫。」晉時如王翹之嘗為此官,而任遐為光祿大夫,就 王宴乞一片金,宴乃啟轉為金紫是也。是則金紫銀 青光祿大夫之階,萌于漢,成于晉,非始于唐也。 《卻掃編》:唐東都有尚書省留守,兼判其餘百司,略如 京師。居其官者謂之分司,大抵皆閒秩。故當時有詩 云:「猶被妻孥教漸退,莫求」致仕,且分司是也。

本朝三京雖置御史臺、國子監,執政侍從庶官迭居 之,職事甚簡。御史臺則行香拜表日押班,國子監則 出納錢糧而已,故未置宮觀時,士大夫多自請以為 休息之地。官制行後,士大夫猶有自請分司者,近歲 唯責降而已,然不必居本京,蓋無供職之所故也。 《老學庵筆記》:「今官制,光祿大夫轉銀青,銀青轉金紫, 金」紫轉特進,五代以前,乃自銀青轉金紫,金紫轉光 祿,光祿轉特進。據馮道長《樂老序》所載甚詳。

唐自輔相以下皆謂之「京官」,言官於京師也。其常參 者曰「常參官」,未常參者曰「未常參官。」國初,以常參官 預朝謁,故謂之「升朝官」,而未預者曰「京官。」元豐《官制》 行,以通直郎以上朝預宴坐,仍謂之「升朝官。」而按《唐 制》,去京官之名,凡條制及吏牘,止謂之承務郎以上, 然俗猶謂之「京官。」

唐所謂丞郎,謂左右丞、六曹侍郎也。《尚書》雖序左右 丞上,然亦通謂之丞郎,猶今言侍從官也。俗又謂之 「兩制」,指內制言,然非翰苑、西掖亦曰兩制,正如丞郎 之稱。契丹僣號有高坐官,亦侍從之比,「坐」字本犯御 嫌名,或謂丞郎為左右丞、中書門下侍郎,亦非也。 祖宗時,有知樞密院及同知簽署之類,治平後避諱, 改曰「簽書。」政和以後,宦者用事,輒改內侍省都都知 曰「知內侍省事」,都知曰「同知內侍省事」,押班曰「簽書 內侍省事」,蓋僣視密院也。建炎中始復舊。近有道士 之行《天心法》者,自結銜曰「知天樞院事」,亦有稱「同知 簽書」者,又可一笑也。

《西溪叢語》:《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 執金吾。」應劭曰:「吾者,禦也。掌執金革,以禦非常。」師古 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 非常,手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崔豹《古今注》云:「執金 吾,棒也。以銅為之,金塗兩末,謂之金吾。」三說不同。 儤音豹,越也。唐制,官新到官府併上直,謂之儤。今俗 謂程外課作者謂之儤工。《玉篇》云:「儤,連直也。」凡當直 之法:自給舍丞郎入者,三直無儤;自起居郎官入者, 五直一儤;御史補闕入者,七直兩儤;其餘雜入者,十 直三儤。或有作豹伏之義,非也。

《雲麓漫抄》:唐人多稱使,郡守,一職也。以其領兵則曰 節度,治財賦則兼觀察,以至河堤處置功德之名。故 楊國忠領四十餘使,下逮州郡,莫不然,其名猥雜。本 朝多稱官,如提領官、參謀官、檢討官、參議官、考校官、 覆考官、詳定官、參詳官、判官、推官,下至吏胥則有通 引官、專知官、孔目官、直省官,走卒則有散從官,流外 有「刻梓官」、「陰陽官」、「軍校」有「輦官」、「天武官」之號。推其原 亦本於唐。

唐三司使有三,凡鞫獄以尚書侍郎與御史中丞、大 理卿為三司使。中葉以後,有三司使總戶部、鹽鐵、度 支。皇太子監國,則詹事、左右庶子亦號三司使。 漢以司徒、司馬、司空為宰相,蓋六國時有此三卿。漢 採用之,但改司馬曰「太尉。」殊不知周制天子六卿,大 國三卿,三卿蓋諸侯之制。漢人祇採六國之舊,而不 知周家「天子故事」,失之矣。

本朝有糧料院。按《韻略》,料字平聲,解云「量也。」乃是量 度每月合支糧食之處,作側聲呼,非是。蓋俚俗以馬 食為馬料,誤矣。

東晉時,有檢校御史,專掌行馬外事,以吳混為之。沿 襲至唐,有檢校官,自三公、三師、左右僕射,至水部郎 十三階。國朝因之,官制行,並省。中興用武,節度一轉 即入開府儀同三司,再轉為少保,以太速,故又取未 改官制檢校官,置三公、三少檢校官。檢校即檢點之 義,未與正官,且令檢點其事,故杜子美有「圈官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