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3 (1700-1725).djvu/96

此页尚未校对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按《杜畿傳》:畿子恕,太和中 為散騎黃門侍郎。時大議考課之制,以考內外眾官。 恕以為用不盡其人,雖才且無益,所存非所務,所務 非世要,上疏曰:「《書》稱『明試以功,三考黜陟,誠帝王之 盛制。使有能者當其官,有功者受其祿,譬猶烏獲之 舉千鈞,良樂之選驥足也。雖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 著』」,關七聖而課試之文不垂,臣誠以為其法可粗依, 其詳難備舉故也。《語》曰:「世有亂人而無亂法。」若使法 可專任,則唐虞可不須稷、契之佐,殷、周無貴伊、呂之 輔矣。今奏考功者,陳周、漢之法,為綴京房之本旨,可 謂明考課之要矣,於以崇揖讓之風,興濟濟之治,臣 以為未盡善也。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 效,然後察舉。試辟公府,為親民長吏,轉以功次補郡 守者,或就增秩賜爵,此最考課之急務也。」臣以為便 當顯其身,用其言,使具為課州郡之法。法具施行,立 必信之賞,施必行之罰。至於公卿及內職大臣,亦當 俱以其職考課之也。古之三公,坐而論道,內職大臣, 納言補闕,無善不紀,無過不舉。且天下至大,萬機至 眾,誠非一明所能遍照。故君為元首,臣為股肱,明其 一體,相須而成也。是以古人稱「廊廟之材,非一木之 枝;帝王之業,非一士之略。」由是言之,焉有大臣守職 辦課,可以致雍熙者哉?且布衣之交,猶有務信誓而 蹈水火,感知己而披肝膽,徇聲名而立節義者,況於 束帶立朝,致位卿相,所務者非特匹夫之信,所感者 非徒知己之惠,所徇者豈聲名而已乎?諸蒙寵祿,受 重任者,不徒欲舉明主於唐、虞之上,而己身亦欲廁 稷、契之列。是以古人不患於念治之心不盡,患於自 任之意不足,此誠人主使之然也。唐、虞之君,委任稷、 契、夔、龍而責成功,及其罪也,殛鯀而放四凶。今大臣 親奉明詔,給事目下,其有夙夜在公,恪勤特立,當官 不撓貴勢,執平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處朝廷者,自 明主所察也。若尸祿以為高,拱嘿以為智,當官苟在 於免負,立朝不忘於容身,潔行遜言以處朝廷者,亦 明主所察也。誠使容身保位,無放退之辜,而盡節在 公,抱見疑之勢,公義不修而「私議成俗,雖仲尼為謀, 猶不能盡一才,又況於世俗之人乎?今之學者,師商、 韓而上法術,競以儒家為迂闊,不周世用,此最風俗 之流弊,創業者之所致慎也。」後考課竟不行。

景初 年詔散騎常侍劉劭作都官考課法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按《劉劭傳》,「景初中,劭受詔 作都官考課法。劭上疏曰:百官考課,王政之大較。然 而歷代弗務,是以治典闕而未補,能否混而相蒙。陛 下以上聖之宏略,愍王綱之弛頹,神慮內鑒,明詔外 發。臣奉恩曠然,得以啟矇,輒作都官考課七十二條, 又作《說略》一篇。臣學寡識淺,誠不足以宣暢聖旨,著 定」典制。按《盧毓傳》,「毓為吏部尚書時,舉中書郎,詔 曰:『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 作餅,不可啖也』。毓對曰:『名不足以致異人,而可以得 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後有名,非所當疾也』。」愚臣既 不足以識異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為職,但當有 以驗其後。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試以功。今考績之法 廢,而以毀譽相進退,故真偽渾雜,虛實相蒙。帝納其 言,即詔作考課法。按《傅嘏傳》,司空陳群辟嘏為掾。 時散騎常侍劉劭作考課法,事下三府,嘏難劭論曰: 「蓋聞帝制宏深,聖道奧遠,苟非其才,則道不虛行,神 而明之,存乎其人。暨乎王略虧頹,而曠載罔綴,微言 既沒,六籍泯玷。何則?道弘致」遠而眾才莫晞也。案劭 《考課論》,雖欲尋前代黜陟之文,然其制度略以闕亡。 禮之存者,惟有周典。外建侯伯,藩屏九服;內立列司, 筦齊六職。土有恆貢,官有定則,百揆均任,四民殊業。 故考績可理而黜陟易通也。大魏繼百王之末,承秦、 漢之烈,制度之流,靡所修采。自建安以來,至於青龍, 神武撥亂,肇「基皇祚,掃除凶逆,芟夷遺寇,旌旗卷舒, 日不暇給。及經邦治戎,權法並用,百官群司,軍國通 任,隨時之宜,以應政機。以古施今,事雜義殊,難得而 通也。所以然者,制宜經遠,或不切近,法應時務,不足 垂後。」夫建官均職,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考實, 糾勵成規,所以治末也。本綱未舉而造制未呈,國「略 不崇,而考課是先,懼不足以料賢愚之分,精幽明之 理也。昔先王之擇才,必本行於州閭,講道於庠序。行 具而謂之賢,道修則謂之能。鄉老獻賢能於王,王拜 受之,舉其賢者出使長之,科其能者入使治之」,此先 王收才之義也。方今九州之民,爰及京城,未有六卿 之舉,其選才之職,專任吏部案品「狀則實才未必當, 任薄伐則德行未為敘,如此則殿最之課,未盡人才。 述綜王度,敷贊國式,體深義廣,難得而詳也。」按《崔 林傳》,「林為司隸校尉,散騎常侍劉劭作《考課論》,制下 百僚。林議曰:按《周官》考課,其文備矣。自康王以下,遂 以陵遲,此即考課之法,存乎其人也。及漢之季,其失 豈在乎佐吏之職不」密哉?方今軍旅,或猥或卒,備之 以科條,申之以內外,增減無常,固難一矣。且萬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