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5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親黨賓客於名都大郡,皆賦斂吏人,更相賂遺;其餘 州郡,亦復望風從之。安與任隗舉奏諸二千石,又他 所連及貶秩免官者四十餘人,竇氏大恨,但安、隗素 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左雄傳》:「雄,安帝時舉孝廉,稍遷冀州刺史。州部多豪 族,好請託,雄常閉門不與交通,奏案貪猾,二千石無 所回忌。永建初,公車徵拜議郎。時順帝新立,大臣懈 怠,朝多闕政,雄數言事,其辭深切。尚書僕射虞詡以 雄有忠公節,上疏薦之曰:『臣見方今公卿以下,類多 拱默,以樹恩為賢,盡節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為 容,容多後福。伏見議郎左雄數上封事,至引陛下身 遭難戹以為警戒,實有王臣蹇蹇之節,周公謨成王 之風,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 書,尋遷司隸校尉。初,雄薦周舉為尚書,舉既稱職,議 者咸稱焉。及在司隸,又舉故冀州刺史馮直以為將 帥,而直嘗坐臧受罪,舉以此劾奏雄。雄悅曰:「吾嘗事 馮直之父,而又與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韓厥 之舉也。」由是天下服焉。

《周榮傳》:「榮孫景,代劉寵為司空。時宦官任人及子弟 充塞列位,景初視事,與太尉楊秉舉奏諸奸猾,自將 軍牧守以下,免者五十餘人,遂連及中常侍防東陽 侯覽、東武陽侯具瑗,皆坐黜。朝廷莫不稱之。」

《蘇章傳》:章字孺文,為冀州刺史。故人為清河太守,章 行部案其姦臧,迺請太守為設酒肴,陳平生之好,甚 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獨有二天』。章曰:『今日蘇 孺文與故人飲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 法也』。」遂舉正其罪。州境知章無私,望風畏肅。

《張綱傳》: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 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餘人受命之部,而綱 獨埋其車輪於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遂 奏曰:「大將軍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國厚恩, 以芻蕘之資,居阿衡之任,不能敷揚五教,翼讚日月, 而專為封豕長蛇,肆其貪叨,甘心好貨,縱恣無底,多」 樹諂諛,以害忠良。誠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謹 條其無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齒者也。書御 京師震竦 《种暠傳》:暠為侍御史時,所遣八使,光祿大夫杜喬、周 舉等多所糾奏,而大將軍梁冀及諸宦官互為請救, 事皆被寢遏。暠自以職主刺舉,志案姦違,乃復劾諸 為八使所舉蜀郡太守劉宣等,罪惡章露,宜伏歐刀。 又奏:「請敕四府,條舉近臣父兄及知親為刺史、二千 石,尤殘穢不勝任者,免遣案罪。」帝乃從之。

《李固傳》:「固為荊州刺史,上奏南陽太守高賜等臧穢。 賜等懼罪,遂共重賂大將軍梁冀,冀為千里移檄,而 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為太山太守。」

《欒巴傳》:「巴為桂陽太守,荊州刺史李固薦巴治跡,徵 拜議郎,守光祿大夫。」

《張陵傳》:陵官至尚書。元嘉中,歲首朝賀,大將軍梁冀 帶劍入省,陵呵叱之,令出,敕羽林虎賁奪冀劍,冀跪 謝,陵不應,即劾奏冀,請廷尉論罪。有詔以一歲俸贖, 而百僚肅然。初,冀弟不疑為河南尹,舉陵孝廉,不疑 疾陵之奏,冀因謂曰:「昔舉君適所以自罰也。」陵對曰: 「明府不以陵不肖,誤見擢序,今申公憲以報私恩。」不 疑有愧色。

《桓榮傳》:「榮元孫彬,拜尚書郎。時中常侍曹節女婿馮 方亦為郎。彬厲志操,與左丞劉歆,右丞杜希同好交 善,未嘗與方共酒食之會。方深怨之,遂章言彬等為 酒黨。事下尚書令劉猛,猛雅善彬等,不舉正其事。節 大怒,劾奏猛以為阿黨,請收下詔獄。在朝為之寒心。 猛意氣自若,旬日得出,免官禁錮。」

《朱穆傳》:「永興元年,河溢,漂害人庶數十萬戶,百姓荒 饉,流移道路,冀州盜賊尤多,擢穆為冀州刺史。州人 有宦者三人為中常侍,並以檄謁穆,穆疾之,辭不相 見。冀部令長聞穆濟河,解印綬去者四十餘人。及到, 奏劾諸部,至有自殺者。以威略權宜,盡誅賊渠帥,舉 劾權貴,或乃死獄中。」

《第五倫傳》:「倫曾孫種,永壽中,以司徒掾清詔使冀州 廉察災害,舉奏刺史二千石以下,所刑免甚眾,棄官 奔走者數十人。還以奉使稱職,拜高密侯相。」

《楊秉傳》:「秉代劉矩為太尉。是時宦官方熾,任人及子 弟為官,布滿天下,競為貪淫,朝野嗟怨。秉與司空周 景上言,內外吏職,多非其人。舊典,中臣子弟不得居 位秉勢,而今枝葉賓客布列職署,或年少庸人,典據 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舊章,退貪殘,塞災 謗。請下司隸校尉、中二千石、城門五營校尉、北軍中 候,各實覈所部,應當斥罷,自以狀言三府廉察,有遺 漏續上。」帝從之。於是秉條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將 燕瑗、青州刺史羊亮、遼東太守孫諠等五十餘人,或 死或免,天下莫不肅然。中常侍侯覽弟參為益州刺 史,累有臧罪,暴虐一州。秉劾奏參,檻車徵詣廷尉,參 惶恐,道自殺。秉因奏覽及中常侍具瑗請免官送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