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萇弘》者有之,天下乖盭,無君君之心。」余以為周之 喪久矣,徒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盛強 末大不掉之咎與?遂判為十二,合為七國,威分於陪 臣之邦,國殄於後封之秦,則周之敗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 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於掌握 之內,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 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梃謫戍之徒, 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群。「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 怨於下,而吏畏於上,天下相合,殺守劫令而並起,咎 在人怨,非都邑之制失也。」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 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數年之間,奔命扶傷 而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遲不救者三代。後乃謀臣 獻畫,而離削目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國居半,時則 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繼漢而帝者, 雖百代可知也。唐興,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為宜 也。然猶桀猾時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於州而在於 兵,時則有叛將而無叛州,州縣之設,固不可革也。」或 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適其俗,修其理,施化 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遷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 非之。「周之事跡,斷可見矣。列侯驕盈,黷貨事戎。大凡 亂國多,理國寡,侯伯不得變其政,天子不得變其君, 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於制,不在於政。」周事然 也。秦之事跡亦斷可見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 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 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萬人側目,失在於 政,不在於制」,秦事然也。漢興,天子之政,行於郡,不行 於國;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雖亂,不可變也;國 人雖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後掩捕而遷之, 勤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姦利浚財,怙勢作威,大刻 於民者,無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謂理且安矣。何以言 之?且漢知孟舒於田叔,得魏尚於馮唐,聞黃霸之明 審,睹汲黯之簡靖,拜之可也,復其位可也,臥而委之 以輯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朝拜而不 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設使漢室盡城 邑而侯王之,縱令其亂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術 莫得而施,黃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譴而導之,拜 受而退,已違矣;下令而削之,締交合縱之謀,周於同 列,則相顧裂眥,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則削其半。削其 半,民猶瘁矣。曷若舉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漢事然也。 今國家盡制郡邑,連置守宰,其不可變也固矣。善制 兵,謹擇守,則理平矣。或者又曰:「夏、商、周、漢封建而延, 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謂知理者也。」魏之承漢也,封爵 猶建;晉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聞延祚。 今矯而變之,垂二百祀,大業彌固,何繫於諸侯哉?或 者又以為殷、周,聖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當復議也。 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蓋以諸侯 歸殷者三千焉,資以黜夏,湯不得而廢;歸周者八百 焉,資以勝商,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為安,仍之以為 俗,湯、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 其力於己也,私其衛於子孫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 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 盡臣畜於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天下之 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賢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後 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繼世而理者,上果 賢乎?下果不肖乎?則生人之理亂未可知也。將欲利 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視聽,則又有世大夫世食祿邑 以盡其封略。聖賢生於其時,亦無以立於天下。封建 者為之也,豈聖人之制使至於是乎?吾固曰:「非聖人 之意也,勢也。」
《桐葉封弟辨》前人
古之傳者有言:成王以桐葉與小弱弟戲曰:「以封汝。」 周公入賀。王曰:「戲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 弟於唐。吾意不然,王之弟當封耶,周公宜以時言於 王,不待其戲而賀以成之也。不當封耶,周公乃成其 不中之戲,以地以人,與小弱弟者為之主,其得為聖 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從而成之耶? 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將舉而從之乎?凡王 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設未得其當,雖十易之不為病, 要於其當,不可使易也,而況以其戲乎?若戲而必行 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吾意周公輔成王,宜以道從 容優樂,要歸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又 不當束縛之,馳驟之,使若牛馬然,急則敗矣。且家人 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況號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 夫𡙇𡙇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或曰:「封唐 叔,史佚成之。」
《辨柳子封建論》宋·胡寅
封建與天下共其利,天道之公也;郡縣以天下奉一 人,人欲之私也。太宗慨然議復古制,而魏徵諸臣不 能詳考,卒使聖人之制不復見於後世,誠可惜矣!而 蜀人蘇公亦謂封建不可行。至以始皇、李斯、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