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漢書高祖本紀》:「九年十二月,行如雒陽。貫高等謀 逆發覺,逮捕高等,并捕趙王敖下獄。詔敢有隨王罪, 三族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髡鉗為王家奴,從王 就獄,王實不知其謀。」春正月,廢趙王敖為宣平侯,徙 代王如意為趙王,王趙國。
高祖十一年,立子恆為代王,《恢》為梁王,《友》為淮陽王, 故秦南海尉趙它為南粵王,子長為淮南王。
按《漢書高祖本紀》:「十年九月,代相國陳豨反,上自東 至邯鄲。十一年冬,陳豨將侯敞將萬餘人游行,王黃 將騎千餘軍曲逆,張春將卒萬餘人度河,攻聊城,漢 將軍郭蒙與齊將擊,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 代地。上還雒陽,詔曰:『代地居常山之北,趙乃從山南 有之,遠,數有邊寇,難以為國,頗取山南太原之地益 屬代,代之雲中以西為雲中郡,則代受邊寇益少矣』。」 王、相國、通侯、吏二千石,擇可立為代王者燕王綰、相 國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恆賢知溫良,請立以為代 王,都晉陽。」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夷三族。詔曰:「擇可以 為梁王、淮陽王者燕王綰、相國何等請立子恢為梁 王,子友為淮陽王。罷東郡,頗益梁;罷」潁川郡,頗益淮 陽。五月,詔曰:「粵人之俗,好相攻擊。前時秦徙中縣之 民南方三郡,使與百粵雜處。會天下誅秦,南海尉它 居南方長,治之,甚有文理,中縣人以故不耗減。粵人 相攻擊之俗益止,俱賴其力。今立它為南粵王。」使陸 賈即授璽綬,它稽首稱臣。秋,七月,淮南王布反,詔王、 相國擇可為淮南王者,群臣請立子長為王。
高祖十二年,立兄子濞為吳王,子建為燕王,南武侯 織為《南海王》。
按《漢書高祖本紀》:「十二年冬十月詔曰:『吳,古之建國 也,日者荊王兼有其地,今死亡後,朕欲復立吳王,其 議可者』。」長沙王臣等言:「沛侯濞重厚,請立為吳王。已 拜,上召謂濞曰:『汝狀有反相』。因拊其背曰:『漢後五十 年,東南有亂,豈汝邪?然天下同姓一家,汝慎毋反』!濞 頓首曰:『不敢』。」十二月,陳豨降將言豨反時,燕王盧綰 使人之豨所陰謀,上使辟陽侯審食其迎綰,綰稱疾。 食其言綰反有端。春,二月,使樊噲、周勃將兵擊綰。詔 曰:「燕王綰與吾有故,愛之如子;聞與陳豨有謀,吾以 為亡。有故,使人迎綰,綰稱疾不來,謀反明矣。燕吏民 非有罪也。賜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級;與綰俱去; 來歸者,赦之,加爵亦一級。」詔諸侯王議可立為燕王 者,長沙王臣等請立子建為燕王。詔曰:「南武侯織,亦 粵之世也,立以為《南海王》。」
惠帝元年徙淮陽王友為趙王
按《漢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趙幽王友傳》,「趙幽王友, 高帝十一年立為淮陽王。趙隱王如意死,孝惠元年 徙友王趙。」
惠帝三年立閩越君搖為東海王。
按《漢書惠帝本紀》:「三年夏五月,立閩越君搖為東海 王。」
〈注〉應劭曰:「搖越王勾踐之苗裔也。帥百越之兵助高祖,故封」東海,在吳郡東南濱海云。師古云:「即今泉州,是其地。」
高后元年立兄子呂台產祿台子通四人為王立惠帝後宮子強為淮陽王不疑為恆山王
按《漢書高后本紀》,「太后臨朝稱制,立兄子呂台、產、祿、 台子通四人為王。元年,立孝惠後宮子強為淮陽王。」
〈注〉如淳曰:《外戚恩澤侯表》曰:「皆呂氏子也,以孝惠子侯。」晉灼曰:《漢注》名長。韋昭曰:「今陳留郡。」
不疑為恆山王。
《如淳》曰:今常山也,因諱文帝諱,改曰「常。」
按《外戚傳》:「高祖呂皇后,立孝惠後宮子為帝,太后,臨 朝稱制。立周呂侯子台為呂王,台弟產為梁王,建城 侯釋之子祿為趙王,台子通為燕王。」
高后七年,立「營陵侯劉澤為琅邪王,張偃為魯王,平 昌侯太為濟川王。」
按:《史記高后本紀》:七年「六月,宣平侯張敖卒,以子偃 為魯王。」〈按漢書功臣表作二年事文獻通考及通鑑綱目作元年事今從史記本紀作七年事〉 按《漢書高后本紀》:「七年春正月,立營陵侯劉澤為琅 邪王。」
按《文獻通考》:「高后稱制七年七月,立所名孝惠子平 昌侯太為濟川王。」
按《通鑑鋼目》:高后七年秋七月,封營陵侯澤為琅邪 王將軍。劉澤,高祖從祖昆弟,其妻呂嬃女也。田生為 說大謁者張卿曰:「諸呂之王也,大臣未服。今營陵侯 澤最長,王之諸呂,王益固矣。」張卿言之,乃割齊之琅 邪郡,封澤為王。
文帝元年十二月立趙幽王子遂為趙王徙琅邪王澤為燕王
按:《漢書文帝本紀》云云。
文帝二年,立趙幽王子辟彊為河間王,朱虛侯章為 城陽王,東牟侯興居為濟北王,子武為代王,參為太 原王,揖為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