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7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南海郡》七城,戶七萬一千四百七十七,口二十五萬 二百八十二。

《蒼梧郡》十一城,戶十一萬一千三百九十五,口四十 六萬六千九百七十五。

《鬱林郡》十一城。戶口闕

《合浦郡》五城,戶二萬三千一百二十一,口八萬六千 六百一十七。

《交趾郡》十二「城。」戶口闕

《九真郡》五城,戶四萬六千五百一十三,口二十萬九 千八百九十四。

《日南郡》五城,戶萬八千二百六十三,口十萬六百七 十六。

建康元年戶九百九十四萬六千九百一十九口四千九百七十三萬五百五十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 按《郡國志注》。「應劭《漢官 儀》」云云。

沖帝永嘉元年戶九百九十三萬七千六百八十口四千九百五十二萬四千一百八十三

按《後漢書。沖帝本紀》。不載。 按《郡國志注》。「應劭《漢官 儀》」云云。

質帝本初元年戶九百三十四萬八千二百二十七口四千七百五十六萬六千七百七十二

按《後漢書。質帝本紀》。不載。 按《郡國志注》。「應劭《漢官 儀》」云云。

桓帝永壽二年戶千六百七萬有奇口五千六萬有奇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 按《郡國志注》,《帝王世紀》 曰:「永平、建初之際,天下無事,務在養民。迄於孝和,民 戶滋殖。及孝安、永初、元初之間,兵饑之苦,民人復損。 至於孝桓,頗增於前。永壽二年,戶千六百七萬九百 六,口五千六萬六千八百五十六。」按此係東都戶口極盛之數但通典

所載「戶千六十七萬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 ,則戶少五百三十八

「萬有奇,口多六百四十二萬有奇。」 未詳孰是?

按杜佑《通典》:「永壽二年,戶千六十七萬七千九百六 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靈帝遭 黃巾為寇,獻帝遇董卓稱亂,大焚宮廟,劫御西遷,是 以興平、建安之際,海內荒殘,人戶所存,十無一二。

昭烈帝章武元年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

按《三國蜀志先主傳》不載 按《晉書地理志》云云。 按《文獻通考》。「漢昭烈章武元年。有戶二十萬,男女九 十萬。蜀亡時戶一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 萬二千,吏四萬。」

明帝景初二年司馬懿收公孫文懿戶口

按《三國魏志明帝本紀》,不載。 按《晉書宣帝本紀》,「景 初二年,文懿攻南圍突出,帝縱兵擊敗之,斬於梁水 之上,星墜之。所收戶四萬,口三十餘萬。」

齊王正始五年朱照日上吳兵戶數

按《三國魏志齊王本紀》,不載。 按《後漢書郡國志注》, 《帝王世紀》曰:「正始五年,揚威將軍朱照日所上吳之 所領兵,戶九十三萬二千,推其民數,不能多蜀矣。昔 漢永和五年,南陽戶五十餘萬,汝南戶四十餘萬。方 之於今,三帝鼎足,不踰二郡。如有食祿,復除之民,凶 年饑疾之難,見可供役,裁若一郡。」

陳留王景元四年與蜀通計戶口之數

按《三國魏志陳留王本紀》。不載 按《後漢書郡國志 注》。《帝王世紀》曰:「魏景元四年。與蜀通計民戶九十四 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萬二千八百九 十一人。」

按杜佑《通典》:「魏平蜀得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帶 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通計戶九十四萬三千四 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萬二千八百八十一。」除平 蜀所得,當時魏氏唯有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 三,口有四百四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

大帝赤烏三年戶五十二萬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萬

按《三國吳志孫權傳》不載。 按《晉書地理志》云云。 按《文獻通考》,「吳赤烏三年,戶五十二萬,男女口二百 三十萬。吳亡時戶五十三萬,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 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後宮五千餘人。」

晉受魏禪,上天下戶口之數。

按:《晉書地理志》,「司州,統郡一十二,縣一百,戶四十七 萬五千七百。」

河南郡統縣十二,戶一十一萬四千四百。

滎陽郡統縣八,戶三萬四千。

弘農郡統縣六,戶一萬四千。

上洛郡統縣三,戶萬七千。

平陽郡統縣十二,戶四萬二千。

河東郡統縣九,戶四萬二千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