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7 (1700-1725).djvu/133

此页尚未校对

四萬五百五十四。」其鳳翔、鄜坊、邠寧、振武、涇原、銀、夏、 靈、鹽、河東、易、定、魏、博、鎮冀、范陽、淮西、淄青十五道七 十一州,並不申戶口數目。每歲賦入倚辦,止於浙東、 「宣歙、淮南、江西。」請幫助識別此字。「岳福建湖南等道,合四十九州,一 百四十萬戶,比量天寶供稅之戶,四分有一。天下兵 戎,仰給縣官,八十三萬餘人,比量士馬,三分加一,率 以兩戶資一兵。其他水旱所損,徵科妄斂,又在常役 之外。」《李吉甫等》又云:「元和中戶二百四十七萬三千 九百六十三。」

元和六年,制「以戶口增損,令觀察使嚴加訪察,必令 詣實。」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六年制「自定 兩稅以來。刺史以戶口增損為其殿最。故有析戶以 張虛數。或分產以係戶。兼招引浮客。用為增益。至於 稅額一無所加。徒使人心易搖。土著者寡。觀察使嚴 加訪察。必令詣實。」 衡州刺史呂溫奏「當州舊額戶 一萬八千四百七。除貧窮死絕老幼單獨不支濟外, 堪差」科戶八千二百五十七。臣到後,團定戶稅,次檢 責出所由隱藏不輸稅戶一萬六千七。臣昨尋舊案, 詢問閭里,承前徵稅,並無等第,又二十餘年都不定 戶,存亡孰察,貧富不均。臣不敢因循,設法團定,檢獲 隱戶數約萬餘。州縣並不曾科徵,所由已私自斂率。 與其潛資于姦吏,豈若均助于疲人。臣請「作此方圓, 以救彫瘵。庶得下免偏苦,上不缺供。」《敕旨》「宜付所司。」

庫部員外郎李渤上言:「臣過渭南長源鄉,舊四百」

「戶,今纔百戶;閿鄉縣舊三千戶,今纔千戶,他處皆然。 蓋由聚斂之臣剝下媚上,惟思竭澤,不慮無魚故也。」 執政惡之,渤謝病免。

穆宗長慶 年戶三百三十五萬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京西北河北以 屯兵廣,無上供,至長慶戶三百三十五萬,而兵九十 九萬,率三戶以奉一兵。」

敬宗寶曆 年戶三百九十七萬有奇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寶曆時戶三 百九十七萬八千九百八十三。」

文宗太和 年戶四百三十五萬有奇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太和中,戶四 百三十五萬七千五百七十三。」

開成四年戶四百九十九萬六千七百五十三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云云。

武宗會昌元年戶二百一十一萬有奇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武宗即位,戶二 百一十一萬四千九百六十。」

會昌五年,天下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千餘人,奴婢 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五年八月制: 「朕聞三代已前未嘗言佛。漢魏之後,像教寖興。是逢 季時,傳此異俗。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餒者;一婦不織, 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勝數,皆待農而食,待 蠶而衣。貞觀、開元亦嘗釐革,划除不盡,流行滋多。中 外誠臣,協予正意。濟人利眾,予不讓焉。天下還俗僧 尼」二十六萬五千餘人,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 會昌六年,戶增至四百九十五萬有奇。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會昌末,戶增至 四百九十五萬五千一百五十一。」

後梁

太祖開平三年詔天下州府申送戶口籍帳

按《五代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平三年,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戶部事于兢奏,「伏乞降詔天 下州府,各准舊章申送戶口籍帳。允之。」

後周

太祖廣順三年敕天下縣邑戶口數定為差等

按《五代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廣順三年 敕:「天下縣邑,素有差等。年代既深,增損不一。其中有 戶口雖眾。地望則卑。地望雖高,戶口至少。每至調集, 不便銓衡。宜立成規,庶協公共。應天下州府及縣,除 赤縣、畿縣、次赤、次畿外,其餘三千戶以上為望縣,二 千戶以上為緊縣,一千戶以上為上縣,五百戶以上 為中縣,不滿五百戶為下縣。宜令所司據今年天下 縣戶口數,定望、緊、上、中、下次等奏聞。」戶部據今年諸 州府所管縣戶數目,合定為望縣六十四,緊縣七十, 上縣一百二十四,中縣六十五,下縣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