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7 (1700-1725).djvu/82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八卷目錄

 食貨總部藝文二

  食貨志序          元史

  錢穀論         明靳學顏

  讀漢史平準書食貨志論   葉向高

  理財必本經術疏      吳執御

  理財疏          陳龍正

 食貨總部紀事

 食貨總部雜錄

食貨典第八卷

食貨總部藝文二

《食貨志序》
元·史

《洪範》八政,食為首而貨次之。蓋食貨者,養生之源也。 民非食貨則無以為生,國非食貨則無以為用。是以 古之善治其國者,不能無取於民,亦未嘗過取於民, 其大要在乎量入為出而已。《傳》曰:「生財有大道,生之 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此先王理財之 道也。後世則不然,以漢、唐、宋觀之,當其立國之初,亦 頗有成法。及數傳之後,驕侈生焉,往往取之無度,用 之無節。於是漢有告緡算舟車之令,唐有借商稅間 架之法,宋有「經、總制」二錢,皆掊民以充國,卒之民困 而國亡,可歎也已。元初取民未有定制。及世祖立法, 一本於寬。其用之也,於宗戚則有歲賜,於凶荒則有 賑恤,大率以親親愛民為重,而尤惓惓於農桑一事, 可謂知理財之本者矣。世祖嘗語中書省臣曰:「凡賜 與,雖有朕命,中書其斟酌之。」成宗亦嘗謂丞相完澤 等曰:「每歲天下金銀鈔幣,所入幾何?諸王駙馬賜與 及一切營建,所出幾何?其會計以聞。」完澤對曰:「歲入 之數,金一萬九千兩,銀六萬兩,鈔三百六十萬錠,然 猶不足於用。又於至元鈔本中借二十萬錠矣。自今 敢以節用為請。」帝嘉納焉。世稱元之治,以至元、大德 為首者,蓋以此。自時厥後,國用寖廣,除稅糧、科差二 者之外,凡課之入,日增月益,至於天曆之際,視至元、 大德之數,蓋增二十倍矣。而朝廷未嘗有一日之蓄, 則以其不能量入為出故也。雖然,前代告緡、借商經 總等制,元皆無之,亦可謂寬矣。其能兼有《四海》,傳及 百年者,有以也夫。故倣前史之法,取其出入之制可 攷者:一曰經理,二曰農桑,三曰稅糧,四曰科差,五曰 海運,六曰鈔法,七曰歲課,八曰鹽法,九曰茶法,十曰 酒醋課,十有一曰商稅,十有二曰市舶,十有三曰額 外課,十有四曰歲賜,十有五曰俸秩,十有六,曰常平 義倉,十有七,曰惠民藥局,十有八,曰市糴,十有九,曰 賑卹;具著于篇,作《食貨志》。

《錢穀論》
明·靳學顏

臣見近世之言理財者曰:「財無從生也,惟有節費而 已。」臣愚以前代生財之法,較之今日,尚缺一大政焉。 臣舉此一大政,何謂其無從生哉?而錢法是已。臣聞 人之所由生,衣食為大,王者利用厚生,必先乎此。此 出于天時地利人力相待而共成三才之用者也。有 此三才,即有此布帛五穀,增虧相乘,有無相貿,而非 有水旱之災,兵革之奪,癘疫之妨,以一歲之功而供 一年之日用自周也。今天下之民,愁居懾處,不勝其 束濕之慘。司計者日夜憂煩,遑遑以匱乏為慮者,豈 布帛五穀不足之謂哉?謂銀兩不足耳。夫銀者,寒之 不可衣,饑之不可食,又非衣食之所自出也,不過貿 遷以通衣食之用爾。而銅錢亦貿遷「以通用。與銀異 質而同神者,猶雲南不用錢而用海巴,三者不同,而 致用則一焉。今奈何用銀而廢錢?」惟時天下之用錢 者,曾不什一,而錢法一政久矣,其不舉矣,錢益廢則 銀益獨行,銀獨行則豪右之藏益深而銀益貴;銀貴 則貨益賤,而折色之辦益難,而豪右者又乘其賤而 收之,時其貴而糶之。「銀之積在豪右者愈厚,而銀之 行于天下者愈少。再踰數年,臣不知其又何如也,則 錢法不行之故爾。計者又欲開礦,夫礦不可開,開亦 無益也。一禁而不可弛,弛則亂也。」臣試根極《錢說》,為 司計者擇焉。臣聞錢者泉也,如水之行地中,不得一 日廢者,一日廢則有枯槁之虞。從成周、兩漢、唐、宋以 來,見之史籍,一一可睹,未有用銀廢錢如今日之甚 者也。而用錢之多,鑄錢之盛者,尤莫如宋。故宋太祖 欲積錢至五百萬,而贖山後諸郡于遼。靖康中趙良 嗣奉使,歲加稅銀一百萬于金,其平時賂契丹、寧夏 也,歲幣率有常額,其外國亦用錢可知。又宋之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