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8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三,口七百六十七萬二千八百八十一。晉武帝太康

初,平吳天下,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 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六十三,晉之極盛也。

《魏志》注:「案《晉太康三年地記》,晉戶有三百七十七萬。」

宋孝武大明八年,戶九十萬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 六十八萬五千五百一。陳宣帝時,有戶六十萬。至後 主滅,有戶五十萬,口二百萬。後魏明帝正光以前,有 戶五百餘萬。東魏靜帝武定中,有戶百一十八萬一 百一十二,口四百四十八萬八千七百六十。

通計西魏州郡也

北齊為周所滅,得戶三百三萬二千五百二十八,口 二千萬六千八百八十。後周大象中,戶三百五十九 萬,口九百萬九千六百四。隋大業中,戶八百九十萬 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 六。唐武德初,二百餘萬戶。永徽元年,戶三百八十萬。

去大業末三十六年

天寶十四載,戶八百九十一萬四千七百九,口五千 二百九十一萬九千三百九,唐之極盛也。

自武德初至天寶末,凡百三十八年,人戶纔比於「隋氏。」

肅宗乾元三年,戶百九十三萬三千一百三十四。大 曆中,唯有百三十萬戶。建中初,命黜陟使往諸道按 比戶口,得主戶百八十餘萬,客戶一百三十餘萬,共 三百一十萬。

建中元年,定「天下兩稅戶凡三百八十萬五千七十六。」

元和二年,李吉甫等撰《元和國計簿》,見定戶二百四 十四萬二百五十四。

十五道七十一州,不申戶口數,率以兩戶資一兵。王彥威《上古額圖》言:「《長慶籍》戶三百五十萬,而兵乃九十九萬,率三戶資一兵。」

宋太祖元年,戶九十六萬。末年,天下既定,戶三百九 萬五百四。真宗景德四年,戶七百四十一萬七千五 百七,口一千六百二十八萬二百五十四。神宗元豐 六年,戶一千七百二十一萬一千七百十三,口二千 四百九十六萬九千三百。

慶曆三年,范仲淹陳十事,八曰減徭役。觀《西京圖經》,「唐會昌中,河南府有戶口十九萬四千七百餘戶,置二十縣;合河南府主客七萬五千九百餘戶,仍置一十九縣。鞏縣七百戶,偃師一千一百戶。逐縣三等,堪役者不過百家,而所供役人不下二百數。新舊循環,非鰥寡孤獨不能供役,西洛之民,最為窮困。請依後漢故事,遣使先往西京,并省諸邑為十縣,所廢之邑,並改為鎮。」

《中論》曰:「民數為國之本也。以分田里,以令貢賦,以造 器用,以制祿食,以起田役,以作軍旅,國以建典,家以 立度,五禮用修,九刑用措。其唯審民數乎!」《通典》曰:「古 之為理在周,知人數,乃均其事役。《周官》有比、閭、族、黨、 鄉、遂之制,維持其政,綱紀其人。孟冬獻民數于王,王 拜受之。其敬之守之,如此其重也。」胡氏曰:「庶可能也, 而難於富,以誅其財也;富可能也,而難於教,以無其 道也。」漢孝文、孝明、唐太宗之世,亦云庶富矣,西京之 教無聞焉。明帝尊師重傅,臨雍拜老,宗戚子弟莫不 受學。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廣生員,教亦至矣,然而未 知所以教也。石氏曰:「漢有平城之危,諸呂之難,七國 之反,王莽之奪,漢終不亡,民心未去」也。唐有武氏之 變,祿山之禍,思明、朱泚、希烈、宗權諸侯之叛,唐終不 亡,民心尚在也。民之叛也,雖以百里,雖以匹夫,猶能 亡國。湯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陳勝以匹 夫亡秦,是也。《書》曰:「可畏非民。」蘇氏曰:「三代之制,度地 以居民,民各以其夫家之眾寡而受田於官。一夫而 百畝,民不可以多得」;尺寸之地,而地亦不可以多得 一介之民,故其民均而地有餘。當成康刑措之後,其 民極盛之時,九州之籍,不過千三萬四千有餘。夫地 以十倍而民居其一,故穀常有餘而地力不耗,均之 有術也。劉氏度曰:「西漢之盛,以戶計者至於千二百 二十三萬,以口計者至於五千九百五十九萬。考之 後世」,以隋大業之富,而戶口之數終莫能及,以未有 浮屠之法以耗之也。唐開元之閒,治固不逮漢,而以 口計者四千八百十四萬。自漢而降,無若開元者,豈 非以開元初姚崇為相,一旦髮僧而農者餘萬二千 人,磨以歲月,其徒稍衰故邪?李氏《心傳》曰:「西漢戶口, 至盛之時,率以十戶為四十八口有奇。東」漢戶口,率 以十戶為五十二口,可準周之下農夫。唐人戶口,至 盛之時,率以十戶為五十八口有奇,可準周之中次。 自本朝元豐至紹興戶口,率以十戶為二十一口,以 一家止於兩口,則無是理。蓋詭名子戶,漏口者眾也。 昔陸宣公稱租庸調之法曰:「不校閱而眾寡可知。」自 井田什一之後,其惟租庸調之法乎?《理道要訣》曰:「秦 漢以降,海內一家,孝平元始,桓帝永壽,有隋大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