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78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州縣,俾其詳詢博采,積年病弊何在,各處事宜何如,一一條上戶部,戶部臣僚將所條具者講究處置以聞,定為則例,頒行天下。如齊高祖《詔》所謂「各獻嘉謀,以何筭而革弊焉」 者。如此則宿弊既革,版籍頓清,非獨官府之科差適均,而民間之詞訟亦息矣。

《唐令》,「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每里設正一人,掌案比 戶口,課植農桑,撿察非違,催驅賦役。在邑居者為坊, 別置坊正;在田野居者為村,別置村正。」

臣按:《周禮》六鄉有比長、閭胥之屬,六遂有里宰、酇長之名,唐人里正、坊正、村正之設蓋本諸此。今制,每一里百戶立十長,長轄十戶,輪年應役,十年而周,當年者謂之見役,輪當者謂之排年。凡其一里之中,一年之內所有追徵錢糧、句攝公事與夫祭祀鬼神、接應賓旅,官府有所徵求、民間有所爭鬥,皆在見役者,所司惟清理軍匠、質證爭訟、根捕逃亡、挨究事由,則通用排年、里長焉。此外又分為區,以督賦稅,謂之「糧長」 ,蓋簽民之丁力相應者充之,非輪年也。惟糧多之處有之,必須精擇其人。不然,非惟有虧于國課,而又有擾于民生也。

《唐制》,「凡民始生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 丁,六十為老。」

凡里有《手實法》,歲終,具民之年與地之闊陿為鄉帳。 鄉成于縣,縣成于州,州成于戶部。又有「計帳」,具來歲 課役以報度支。

凡天下戶口。其資產升降、定為九等。三年一造《戶籍》, 凡三本。一留縣。一留州。一送戶部

代宗廣德二年,敕「天下戶口,委刺史、縣令據見在實 戶,量貧富等第科差,不得依舊帳。」

宣宗時,詔州縣,「每縣據人貧富及役輕重作科差簿, 送刺史撿署訖,鎖于令廳。每有役事,委令據簿科差。」

臣按:「天道十年一變,十年之間人有死生、家有興衰、事力有消長、物直有低昂,蓋不能以一一齊也。唐人戶籍三年一造,廣德之詔且欲守令據見在實戶量貧富等第,不得依舊帳籍。況今十年一造,十年之中貧者富、富者貧,地或易其主、人或更其業,豈能以一律齊哉?今宜每年九月,人民收穫之後,里甲入役之」 先,布政司委官一員,督府、州縣官造明年當應賦役之冊,先期行縣,俾令各里開具本里人民、軍、民、匠、竈,其籍各若干,仕宦、役占其戶各若干,其餘民戶當應役者總有若干,量其人丁事產,分為九等。一以黃冊為主,冊中原報人丁有逃亡事故,田地有沉斥買賣,審實造冊。州縣上之府,府上之司,委官親臨其地,據其見在實有,以田丁相配,參錯斟酌,定為《九等則例》。隨據州縣一年該應之役幾何,當費之財幾何,某戶當某役,各填注其下。輕而易者,則一力獨當;重而難者,則合眾併力。貧者任其力,富者資其財,必盡一年之用而無欠無餘。造成三冊:一留司,二發府州縣,俾其前期開示,以曉民使知豫備。至期據冊以召集。使供繇役。有不均者許其指告。若夫非常有之事。不時需之物。則責之見役里甲云。

駒陰冗記

《古今戶口》

「古今戶口登耗不同,大抵易代之初常耗,而承平日 久則登矣。禹分九州時,民戶一千三百五十五萬三 千九百二十三,民口三千九百二十二萬。周公相成 王時,民戶一千三百七十一萬四千九百二十三,民 口四千九百二十三萬二千一百五十一。春秋時民 口一千一百八十四萬七千。漢平帝時,民戶一千二」 百二十三萬三千六十二,民口五千九百五十九萬 四千九百七十八,此漢之極盛也。光武之興,民戶四 百二十七萬九千六百三十四,民口二千一百萬七 千八百二十。桓帝時,民戶一千六百七十萬九百六, 民口五千六萬六千八百五十六。至三國鼎立之時, 通計戶一百四十七萬三千四百三十三,口七百六 十七萬二千八百八十一。晉武平吳,天下戶二百四 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萬三千 八百六十三。至隋大業中,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 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至唐永 徽中,戶三百八十萬。天寶中,戶八百九十一萬四千 七百九,口五千二百「九十一萬九千三百九,此唐之 極盛也。」「至大曆中,戶纔一百三十萬,此古今最耗者。 宋太祖定天下,戶三百九萬五百四。至真宗時,戶七 百四十一萬七千五百七,口一千六百二十八萬二 百五十四;神宗時,戶一千七百二十一萬一千七百 一十三,口二千四百九十六萬九千三百。徽宗、宣和 中,戶」二千八十八萬二千二百五十八,口四千六百 七十三萬四千七百八十四,此宋之極盛也。元世祖 混一之初,戶一千三百一十九萬六千二百六,口五 千八百八十三萬四千七百一十一。至其末年,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