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1 (1700-1725).djvu/53

此页尚未校对

二法之所以異也。是以《匠人》言遂必曰二尺,言溝必 曰四尺,言洫必曰八尺,言澮必曰「二尋。」蓋以平原曠 野之地,畫九夫之田以為井,各自其九以至於同,其 間所謂遂、溝、洫、澮者,隘則不足以蓄水,而廣則又至 於妨田,故必有一定之尺寸,不可踰也。若《遂人》止言 「夫間有遂,十夫有溝,百夫有洫,千夫有澮」,蓋是山谷 藪澤之間,隨地為田,橫斜廣狹皆可墾闢,故溝洫亦 不言其尺寸。所謂「夫間有遂,遂上有徑」,以至「萬夫有 川,川上有路」云者,姑約略言之。大意謂路之下即為 水溝,水溝之下即為田耳,非若匠人之田必拘以九 夫,而其溝洫之必拘以若干尺也。《訂義》所載,永嘉陳 氏謂「《遂人》十夫有溝,是以直度之;《匠人》九夫為井,是 以方言之。」又謂「《遂人》所言者積數,《匠人》所言者方法」, 想亦有此意,但其說欠詳明耳。然鄉遂附郭之地,必 是平衍沃饒,可以分畫,宜行助法而反行貢法。都鄙 野外之地,必是有山谷之險峻,溪澗之阻隔,難以分 畫,宜行貢法而反行助法。何也?蓋助法九取其一,似 重於貢,然地有肥磽,歲有豐凶,民不過任其耕耨之 事,而所輸盡公田之粟,則所取雖多而民無預。貢法 十取其一,似輕於助,然立為一定之規,以樂歲之數, 而必欲取盈於凶歉之年,至稱貸而益之,則所取雖 寡而民已病矣。此龍子所以言「莫善於助、莫不善於 貢」也。鄉遂迫近王城,豐凶易察,故可行貢法;都鄙僻 在遐方,情偽難知,故止行助法,此又先王之微意也。 然鄉遂之地少,都鄙之地多,則行貢法之地必少,而 行助法之地必多。至魯宣公始稅畝,《杜氏注》以為公 無恩信於民,民不肯盡力於公田,故履踐案行,擇其 善畝好穀者稅取之。蓋是時公田所收,必是不給於 用,而為此橫斂。《孟子》曰:「『《詩》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 助為有公田』。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則是孟子之時, 助法之廢已久,盡胥而為貢法矣。孟子特因《詩》中兩 語而想像成周之助法耳。自助法盡廢,胥而為貢法, 於是民所耕者私田,所輸者公租,田之豐歉靡常,而 賦之額數已定,限以十一,民猶病之,況過取於十一 之外乎?

《朱子開阡陌辯》

《漢志》言「秦廢井田,開阡陌」,說者之意皆以開為開置 之開,言秦廢井田而始置阡陌也。故白居易云:「人稀 土曠者宜修阡陌;戶繁鄉狹者則復井田。」蓋亦以阡 陌為秦制,井田為古法,此恐皆未得其事之實也。按: 阡陌者,舊說以為田間之道,蓋因田之疆畔,制其廣 狹,辯其縱橫,以通人物之往來,即《周禮》所謂遂上之 「徑,溝上之畛,洫上之涂,澮上之道」也。然《風俗通》云:「南 北曰阡,東西曰陌。」又云:「河南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 二說不同。今以《遂人》田畝夫家之數攷之,則當以後 說為正。蓋陌之為言百也,遂洫從而徑涂亦從,則遂 間百畝,洫間百夫,而徑涂為陌矣。阡之為言千也,溝 澮橫而畛道亦橫,則溝間千畝,澮間「千夫,而畛道為 阡」矣。阡陌之名,由此而得。至於萬夫有川,而川上之 路周於其外,與夫《匠人》井田之制,遂、溝、洫、澮亦皆四 周,則阡陌之名,疑亦因其橫從而得之也。然遂廣二 尺,溝四尺,洫八尺,澮二尋,則丈有六尺矣。徑容牛馬, 畛容大車,涂容乘,車一軌,道二軌,路三軌,則幾二丈 矣。此其水陸占地不「得為田者頗多。」先王之意,非不 惜而虛棄之也,所以正經界,止侵爭,時蓄洩,備水旱, 為永久之計,有不得不然者,其意深矣。商君以其急 刻之心,行苟且之政,但見田為阡陌所束,而耕者限 於百畝,則病其人力之不盡,但見阡陌之占地太廣, 而不得為田者多,則病其地利之有遺。又當世衰法 壞之時,則其歸授之際,必不免有「煩擾欺隱之姦;而 阡陌之地,切近民田,又必有陰據以自私,而稅不入 於公上者。是以一旦奮然不顧,盡開阡陌,悉除禁限, 而聽民兼并買賣,以盡人力;墾闢棄地,悉為田疇,而 不使其有尺寸之遺,以盡地利。使民有田,即為永業, 而不復歸授,以絕煩擾欺隱之姦。使地皆」為田而田 皆出稅,以覈陰據自私之幸,此其為計,正與楊炎疾 浮戶之弊,而遂破租庸以為兩稅,蓋一時之害雖除, 而千古聖賢傳授精微之意於此盡矣。故《秦紀》《鞅傳》 皆云:「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蔡澤亦曰:「決裂阡 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詳味其言,則所謂開者, 乃破壞划削之意,而非創置建立之名。所謂阡陌,乃 三代井田之舊,而非秦之所制矣。所謂賦稅平者,以 無欺隱竊據之姦也。所謂「靜生民之業」者,以無歸授 取予之煩也。以是數者合而證之,其理可見,而蔡澤 之言尤為明白。且先王疆理天下,均以予民,故其田 間之道,有經有緯,不得無法。若秦既除井授之制矣, 則隨地為「田,隨田為路,尖斜屈曲,無所不可,又何必 取其東西南北之正以為阡陌,而後可以通往來哉?」 此又以物情事理推之,而益見其說之無疑者。或乃 以漢世獨有阡陌之名,而疑其出於秦之所置,殊不 知秦之所開,亦其曠僻而非通路者耳。若其適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