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4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職一時。大謁者襄章奏,制曰:「可。」孝文皇帝時,以二月 施恩惠於天下,賜孝弟力田,及罷軍卒祠,死事者,頗 非時節。御史大夫晁錯時為太子家令,奏言其狀:「臣 相伏念陛下恩澤甚厚,然而災氣未息,竊恐詔令有 未合當時者也。願陛下選明經通知陰陽者四人,各 主一時,時至,明言所職,以和陰陽,天下幸甚!」

《災異對》
谷永

「王者以民為基,民以財為本,財竭則下畔,下畔則上 亡。」是以明王愛養基本,不敢窮極,使民如承大祭。今 陛下輕奪民財,不愛民力,發徒起邑,並治宮館,大興 繇役,重增賦斂,徵法如雨,役百乾谿,費疑驪山,靡敝 天下。百姓財竭力盡,愁恨感天,災異婁降,饑饉仍臻, 流散冗食,餧死於道,以百萬數。公家無一年之畜,百 姓無旬日之儲,上下俱匱,無以相救。《詩》云:「殷監不遠, 在夏后之世。」願陛下追觀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鏡 考已行,厲精致政,專心反道,絕群小之私客,免不正 之詔。除悉罷北宮私奴車馬媠出之具,止諸繕治宮 室闕,更減賦,盡休力役,存卹振捄困乏之人,以弭遠 方。厲崇忠直,放退殘賊。無使素餐之吏,久尸厚祿,以 次貫行,固執無違,夙夜孳孳,婁省無怠。舊愆畢改,新 德既章,纖介之邪,不復載心,則赫赫大異,庶幾可銷, 天命去就,庶幾可復。唯陛下留神反覆,熟省臣言,諸 夏舉兵,萌在民饑饉而吏不卹,興於百姓困,而賦斂 重,發於下怨離而上不知。《易》曰:「屯其膏,小貞吉,大貞 凶。」《傳》曰:「饑而不損茲謂泰,厥災水,厥咎亡。」《訞辭》曰:「關 動牡飛,辟為無道。臣為非,厥咎亂臣謀篡。」王者遭衰 難之世,有饑饉之災,不損用而大自潤,故凶;百姓困 貧,無以共求,愁悲怨恨,故水。城關,守國之固,固將去 焉,故牡飛。往年郡國二十一傷於水災,禾黍不入;今 年蠶麥咸惡,百川沸騰,江河溢決,大水泛濫,郡國十 五有餘。比年喪稼時過無宿麥,百姓失業,流散群輩。 守關大異較炳。如彼水災浩浩,黎庶窮困如此,宜損 常稅,小自潤之時,而有司奏請加賦,甚繆經義,逆於 民心,布怨趨禍之道也。牡飛之狀,殆為此發。古者穀 不登,虧膳災婁至,損服凶年不墍塗,明王之制也。《詩》 云:「凡民有喪,扶服捄之。」《論語》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臣願陛下勿許加賦之奏。益減大官、導官、中御府、均 官,掌畜廩犧用度,止尚方織室。京師郡國工服官發 輸造作,以助大司農流恩廣施,振贍困乏。開關梁內 流民,恣所欲之,以救其急。立春,遣使者循行風俗,宣 布聖德,存卹孤寡,問民所苦勞。二千石敕勸耕桑,毋 奪農時,以慰綏元元之心,「防塞大姦之隙,諸夏之亂 庶幾可息。」

《言時事議》
劉陶

當今之憂,不在於貨,在乎民饑。竊見比年已來,良苗 盡於蝗螟之口,杼柚空於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 所患靡盬之事,豈謂錢貨之厚薄,銖兩之輕重哉?就 使當今沙礫化為南金,瓦石變為和玉,使百姓渴無 所飲,饑無所食,雖皇羲之純德,唐虞之文明,猶不能 以保蕭牆之內也。蓋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饑, 故食為至急也。議者不達農殖之本,多言鑄冶之便。 蓋萬人鑄之,一人奪之,猶不能給,況今一人鑄之,則 萬人奪之乎?雖以陰陽為炭,萬物為銅,役不食之民, 使不饑之士,猶不能足無厭之求也。

《上便宜事》
郎顗

臣聞「天道不遠,三五復反。今年少陽之歲,法當乘起, 恐後年已往,將遂驚動,涉歷天門,災成戊己。今春當 旱,夏必有水,臣以六日七分,候之可知。」夫災眚之來, 緣類而應。行有玷缺,則氣逆於天;精感變出,以戒人 君。王者之義,時有不登,則損滋徹膳。數年以來,穀收 稍減,家貧戶饉,歲不如昔。百姓不足,君誰與足?水旱 之災,雖尚未至,然君子遠覽,防微慮萌。《老子》曰:「人之 饑也,以其上食稅之多也。」故孝文皇帝綈袍革舄,木 器無文,約身薄賦,時致升平。今陛下聖德中興,宜遵 前典,惟節惟約,天下幸甚。《易》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是故高宗以享福,宋景以延年。《易傳》曰:「陽無德則旱, 陰僭陽亦旱。」陽無德者,人君恩澤不「施於人也;陰僭 陽者,祿去公室,臣下專權也。自冬涉春,訖無嘉澤,數 有西風,反逆時節。朝廷勞心,廣為禱祈,薦祭山川,暴 龍移市。」臣聞皇天感物,不為偽動,災變應人,要在責 己。若令雨可請降,水可禳止,則歲無隔并,太平可待。 然而災害不息者,患不在此也。「立春以來,未見朝廷 賞錄有功,表顯有德,存問孤寡,賑恤貧弱,而但見洛 陽都官,奔車東西,收繫纖介,牢獄充盈。臣聞恭陵火 處,比有光曜,明此天災,非人之咎。」丁丑,大風掩蔽天 地。風者號令,天之威怒,皆所以感悟人君忠厚之戒。 又連月無雨,將害粟麥,若一穀不登,則饑者十三四 矣。陛下誠宜廣被恩澤,貸贍元元。昔堯遭九年之水, 人有「十載之蓄」者,簡稅防災,為其方也。願陛下早宣 德澤,以應天功。若臣言不用,朝政不改者,立夏之後, 乃有澍雨,於今之際,未可望也。若政變於朝而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