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4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思惟,方今之弊,紀綱之壞非一己,政事之失非一端, 水災至大,天譴至深,亦非一事之所致。災譴如此,而 禍患所應於後者,又非一言而可測,是則已往而當 救之弊甚眾,未來而可憂之患無涯,亦非獨責二三 大臣所能取濟。況自古天下之治,必與眾賢共之也。 《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書》載堯舜之朝,一時同列 者,夔、龍、稷、契之徒二十餘人,此特其大者耳,其百工 在位,莫不皆賢也。今欲救大弊,弭大患,如臣前所陳 一二大計,既未果為,「而又不思眾賢以濟庶務,則天 變何以塞,人事何以修?故臣復敢進用賢之說也。臣 材識愚暗,不能知人,然眾人所知者,臣亦知之。伏見 龍圖閣直學士、知池州包拯,清節美行,著自貧賤,讜 言正論,聞於朝廷,自列侍從,良多補益。方今天災人 事,非賢罔乂之時,拯以小故,棄之遐遠,此議者之所 惜也。祠部員外郎、直史館、知襄州張瓌,靜默端直,外 柔內剛,學問通達,似不能言者,至其見義必為,可謂 仁者之勇。此朝廷之臣,非州郡之才也。祠部員外郎、 崇正院檢討呂公著,故相夷簡之子,清靜寡欲,生長 富貴而淡於榮利,識慮深遠,文學優長,皆可過人,而 喜自晦默。此左右顧問之臣也。太常博士、群牧判官 王安石,學問文章,知名當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論 議通明,兼時才之用,所謂無施不可者。凡此四臣,皆 難得之士也。拯以小過棄之;其三人者,進退與眾人 無異,此皆為世所知者猶如此。臣故知天下之廣,賢 才淪沒於無聞者不少也。此四臣者,名跡已著,伏乞 更廣詢採,亟加進擢,置之」左右,必有裨補。凡臣所言 者,乃願陛下聽其言,用其才,以濟時艱爾,非為其人 私計也。若量霈恩澤,稍陞差遣之類,適足以為其人 累耳,亦非臣薦賢報國之本心也。臣伏見近年變異, 非止水災,譴告丁寧,無所不有。董仲舒曰:「國家將有 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 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斯言極矣。 伏惟陛下切詔大臣,深圖治亂,廣引賢俊,與共謀議, 未有眾賢並進而天下不治者,此亦救災弭患一端 之大者。臣又竊見京東、京西皆有大水,並當存卹,而 獨河北遣使安撫,兩路遂不差人,或云就委轉運使, 此則但虛為行遣爾。兩路運司只見河北遣使,「便認 朝廷之意,有所輕重,以謂不遣使路分,非朝廷憂卹 之急者。兼又放稅賑救,皆耗運司錢物,於彼不便;兼 又運司未必皆得其人,其才未必能救災卹患;又其 一司自有常行職事,亦豈能專意撫綏?故臣以為虛 作行遣爾。伏乞各差一使於此,兩路安撫,雖未能大 段有物賑濟,至於興利除害,臨時措置,更易官吏,詢 求疾苦,事既專一,必有所得,與就委運司,其利百倍 也。又聞兩淛大旱,赤地千里,國家運米,仰在東南,今 年災傷,若不賑濟,則來年不惟民饑,國家之物亦自 闕供,此不可不留心也。竊聞三司今歲京師糧米,已 有二年準備外,猶有三百五十萬餘石未漕之物。今 年東南既旱,則來年少納上供。此未漕之米,誠不可 不惜,然少輟以濟急時,亦未有所闕。欲下三司勘會, 若實如臣所聞,則乞量輟五七十萬石,給與兩浙一 路,令及時賑救。一十三州只作借貸,他時歲熟,不妨 還官,然所利甚博也。此非弭災之術,亦救災之一端 也。」

《論救賑江淮饑民劄子》
前人

「臣伏見近出內庫金帛,賜陜西以救饑民。風聞江淮 以南,今春大旱,至有井泉枯竭、牛畜瘴死、雞犬不存 之處,九農失業,民庶嗷嗷,然未聞朝廷有所存卹。陛 下至仁至聖,憂民愛物之心,無所不至。但患遠方疾 苦,未達天聰,苟有所聞,必須留意。下民疾苦,臣職當 言。昨江淮之間,去年王倫蹂踐之後,人戶不安生業, 倫賊纔滅,瘡痍未復,而繼以飛蝗。自秋至春,三時亢 旱。今東作已動,而雨澤未霑,此月不雨,則終年無望。 加又近年已來,省司屢於南方斂率錢貨,而轉運使 等多方刻剝,以貢羨餘。江淮之民,上被天災,下苦盜 賊,內應省司之重斂,外遭運使之誅求,比於它方,被 苦尤甚。今若不加存卹,將來繼以凶荒,則饑民之與 疲怨者相呼而起,其患不比王倫等偶然狂叛之賊 也。臣以為民怨已久,民疲可哀,因其甚困,宜速賜惠, 不惟消弭盜賊之患,兼可以悅其疲怨之心。伏望聖 慈特遣一二使臣,分詣江、淮名山,祈禱雨澤,仍下轉 運并州縣,各令具逐處亢旱次第奏聞,及一面多方 擘畫,賑濟窮民,無至」失時,以生後患。

《論乞賑救饑民劄子》
前人

「臣伏見近降大雪,雖是將來豐熟之兆,然即日陝西 饑民流亡者眾,同、華、河中尤甚,往往道路遺棄小兒 不少。只聞朝旨令那移近邊兵馬及於有官米處出 糶,此外未聞別行賑救,此急在旦夕,不可遲回。其遺 棄小兒,亦乞早降指揮,令長吏收卹。仍聞京西東大 雪不止,毀折桑柘不少,切慮向去絲蠶稅賦無所出, 致貧民起為盜賊,亦乞特降指揮體量。」臣竊見《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