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4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然此乃監司使者之事,朝廷亦難遙為處畫也。若監 司得人,此弊自少。誠使有之,則人言相傳,亦豈可掩? 臺諫足以風聞彈奏,朝廷足以考察案核,未為晚也。 今先降此指揮,徒能牽制撓亂其所為耳。伏望聖慈 以遠方生靈性命為念,無以官司賑濟過甚為憂。其 臣寮所言,伏乞更不施行。所有錄黃,謹具封還。

《常平劄子》
前人

臣竊以為國之本,在於務農;務農之本,在於貴穀。舜 咨十二牧曰:「食哉惟時。」《洪範》八政,以食貨為首。孔子 曰:「所重民食。」蓄積者,邦國之大本,生民之大命也。臣 伏見累年以來,天災流行,年穀不熟。昨春夏之交,天 久不雨。陛下憂勞宵旰於上,大臣惶恐,請罪於下,豈 非以倉廩空虛,民無所食,盜賊並起,將有不可知之 「變哉?一朝得雨,報賽神祇,則君臣釋然相慶,不復以 民艱為念矣。夫歲之豐凶,天之常也。豐年常少,凶年 常多,水旱之災,堯、湯所不能免,然而國不困、民不亡 者,蓄積以為之備也。昨春夏未雨之時,民已無復生 理,幸而得麥,出於望外,豈可常思僥倖天災之不成 也?臣訪聞諸路今秋可望大熟,民間」唯思速欲,得錢 必至甚賤。又小民不為遠慮,一熟則輕賤,五穀粒米 狼戾。古之聖王知其如此,是故操斂散之術以權之。 《管子》曰:「民有餘則輕之,故人君斂之以輕;民不足則 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輕重之權在上,則其利不入 於兼并之家,而農民常得其平,此所以家給人足也。 至於衰世,豐不知斂,凶不知散,故其政荒,其民流。《孟 子》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如 此者,其國幾何而不亡也!」今天下背本趨末,民惟視 上之所好,若朝廷以農為急,乃可使民務本。黃金珠 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人貴之者,好之者眾也。 誠使貴五穀而賤金玉,則民豈有不以穀為重者哉? 布帛不可一日而闕,亦皆人力所為。至於五穀,天不 生,地不長,則非人力所能致也。昔梁武帝享國幾五 十年,江南久安,風俗奢侈,不務積蓄。侯景之亂,連年 旱蝗,富民皆懷金玉,衣錦綺,相枕藉而死。唐末,高駢 亂淮南,揚州米斗至直錢五十千,皆史冊所載。古有 此事,安知來世之必無也?今夫夏則蓄炭,「冬則藏冰」, 凡民皆能知之。至於豐年,則不知為凶歲之備,蓋以 五穀為常有而輕之耳。古人「旱則備水,水則備旱,豐 登則備凶歉,知天時之有必至也。」惟陛下留意於務 農貴穀,修常平之政,以厚天下。

《收養貧民劄子》
前人

臣伏見陛下以今冬大寒,異於常年,聖心憂軫,救恤 小民,無所不至。近又出禁中錢十萬貫以賜貧民,此 誠博施濟眾,堯、舜之仁也。《禮記》曰:「財聚則人散,財散 則人聚。」臣知此財一散,而人心皆聚於朝廷也。古之 聖人,未有不矜恤孤窮者。堯命舜,舜命禹,皆以四海 困窮為說。《書》稱「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堯能之。蓋 置而不恤,則是虐之矣;棄而不養則是廢之矣。《伊尹》 《成湯》曰:「先王子惠困窮。」《周公》曰:「文王懷保小民,惠鮮 鰥寡。」《孟子》曰:「文王發政施仁,必先鰥寡孤獨。」夫聖人 養天下之民,使貧者不至失所,則不貧者自安。是故 古者為政,必先恤困窮之民。國朝祖宗以來,惠恤孤 貧,仁政非一。每遇大雨雪,則放公私「房錢,以至糶米、 賣炭散錢,死者則賜錢瘞埋,惠及存沒。近日朝廷無 不舉行,而又發內帑之錢,降非常之恩,惠澤之厚,無 以加矣。」陛下勤恤小民如此,而臣忝在左右,竊思有 可以少補聖政之萬一者,忍默而不言哉?古者鰥、寡、 孤、獨、廢、疾皆有養,既養之則不至於凍餒而死。朝廷 自嘉祐已前,諸路有「廣惠倉,以救恤孤貧。京師有東、 西福田院,以收養老幼廢疾。至嘉祐八年十二月,又 增置城南、北福田,共為四院,此乃古之遺法也。然每 院止以三百人為額。」臣竊以為京師之眾,孤窮者不 止千二百人。又朝廷每遇大冬盛寒,則臨時降旨救 恤,雖仁恩溥博,然民已凍餒,死損者眾。夫救饑於未 饑之「時,先為之法,則人不至於饑死;救寒於未寒之 時,預為之備,則人不至於凍死。今每歲收養與臨時 救濟二者等為費用,不若多養之為善也。臣愚以為 宜於四福田院增蓋官屋,以處貧民,不限人數,並依 舊法收養。委左右廂提舉使臣,每至冬月,多設方略 救濟,或給米豆,設糜粥,不必專散見錢。其使臣存活 到人數,書為課績,量與酬獎,死損多者,亦立貶罰。如 四廂使臣提舉難遍,即委吏部臨時更選差使臣四 員,相兼提舉,量與添給,仍嚴加稽覈。所部存活死損 殿最,亦依四廂使臣法。其天下廣惠倉,竊慮州縣不 以為急,乞更申明成法,每歲以時舉行,委逐路監司 丁寧行下所屬州縣,及因巡歷按視,或於逐州別差 官點檢,使知朝廷掛意,令官吏用心賑恤,須要實惠 及貧民不得輕易以為末事。畿內諸縣,亦乞令擘畫 官屋,依京師收養,無令遠者聚於都下,重立條禁,以 絕主掌支散之人減刻之弊。如此則物不虛費,而所 活益多矣。國家富有四海,每歲用係省錢一二萬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