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4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之於荒歉之日,此萬世不易良法。我國家尤重此舉, 而冗官惰吏,頑弗事事,蔑下罔上,苟具文書,甚非所 以禦災患、重民命之意。請下有司督察,循名責實,庶 臻實效。」制曰:「可。」遂下御史臺,督畿內并在外藩臬及 州若府大小諸臣,罔不慄慄奉行,而「建昌實隸江右, 統邑有四,惟南城為最鉅。生寡食眾,而備荒之策尚 有愧焉。」矧茲城舊無倉基,率寄囷于府軍儲倉之左, 卑陋狹隘非久計。夔以成化壬寅待罪是邦,嘗有志 興創,未果。至是懼無以稱上德意,則謀于同官西蜀 曹君文瑞、河間傅君廷用、姑蘇陳君一元暨邑令余 濬,又上其事於巡守藩臬重臣,咸是其議。乃悉出庫 藏現貲,易穀於民之巨室,得穀之以石計者餘三萬, 視舊儲在倉者加三之一焉。復卜地於城東學宮之 旁,宅高面陽,於倉之址為宜。遂立方位,集材鳩工,帑 出於官,一不煩民,懼騷擾也。又擇才幹大姓若雷昱 輩董其事。晨作暮輟,不亟不徐,經始於夏四月己巳, 越八「月戊申訖工。凡為屋總若干楹,高墉巍峨,邃宇 靚深,既堅固以克永年,而南城之倉,遂甲於他處。落 成之日,米穀雲集,千夫荷擔,我倉斯盈。於是鄉民老 弱縱觀,咸咨嗟太息,感皇上所以安養元元」之意,且 請為文勒石,以示久遠。夔惟天災流行,古所不免,惟 上知之。君能消變於未萌,圖患於將然,廣儲蓄,節財 用,以備不時之需。故雖不幸而有水旱之災,而民皆 含哺自若,如堯舜之世是已。後世之君不知務此,惟 厲民自養,至有賦間架陌錢入於瓊林大盈,而視民 間之有無,漫不加意,卒之變起肘腋,為天下笑。今皇 仁如天,因一方之虞,遂憂及天下,惴惴焉惟民食是 慮是圖,若捄溺捄焚之急,實宗社無疆之福,祈天永 命,端在於茲,而斯倉之建,乃其兆歟。雖然天下之事, 久則玩,玩則弛,然則繼此而往,所以時察屢省,而務 臻養民實效者,又在吾儕之所當共勉,不然,苟具文 書以為塞責計,則豈惟有負於今日聖天子之休命, 抑亦貽曠官之羞。

《請復常平疏》
林俊

為備糴本以復常平事。臣聞古無常豐之歲,而民不 患於不給,無他積之有豫也。夫民司命者官,而恃以 為命者穀。穀不積,民有衣寶玉而死者矣。故預備之 計,於民最急。今江西所屬預備倉穀,積蓄俱少,臣切 憂之。宋仁宗時,常出內庫百萬緡以助糴本,今日內 庫,臣未敢知。若承差吏典納銀之例,又妨政體。彼善 「之法,《冠帶》尚義,猶可行耳。伏望特敕該部計議奏行。」 布政司招納義民官一千名,除問革官吏外,不拘本 省別省客商、軍民、舍餘、老疾、監生、廩增、附學吏典及 子孫追榮父祖,各聽出銀七十兩者授正七品;五十 兩者正八品;四十兩者正九品,各散官二十兩。冠帶 榮身監生減十之三,廩膳減十之二。「陸續填給收完 銀兩,分俵各縣,以資糴本。各該冠帶,雖不免其差徭, 亦用加之禮貌,毋妄黜罰,毋輕差遣,使絕陵轢,樂於 順從。其不願冠帶,願立表義牌坊者,各出穀二百石, 亦容蓋豎,不限不停,以補官乏。臣又見凡問口外為 民、邊遠充軍罪囚,或逃而不去,或去而即逃,徒名治 奸,無益事實。乞敕法」司計議,除情重外,如扛幫誣告 強盜人命不實,誣告十人以上,因事忿爭,執操凶器, 誤傷傍人,勢豪不納錢糧,原情稍輕,不係巨惡,參審 得過之家,願納穀一千石或七八百五六百石,容其 自贖,免擬發遣。其誣告負累平人致死,律雖不摘,情 實猶重;并窩藏強盜資引逃走,抗拒不服,拘捕,本罪 之外,「量其家道,罰穀自五百石至一百石,以警刁豪。 俱由巡撫參詳,無容司屬專濫。臣仍與巡按督併二 司,專責守令,於囚犯紙米并應追贓罰工價,逐旋存 積,務取數足為期,不容分外科罰。如縣一十里則積 一萬石,二十里則積二萬石。糴本精選該縣行檢富 戶,量力領買,上上六百石,次四百石,次三」百,不許市 民公役,冒領侵費,專厫收受,名曰「常平。」如秋成穀賤, 六石糴入;春夏穀貴,五石四斗糶出;秋成,五石糴入; 春夏,四石五斗糶出。每石明扣一斗,以備折耗存積。 俱令社長、社正開報貧民,每丁止買二錢,以杜兼利。 前項銀兩,當令前該富戶給領,秋成照價糴入,穀貴 依前糶出,循環如常。若穀賤年分,不必發糶,所貴上 下相資,人法並任,同心遠大之圖,用復常平之政。臣 再勸社民各立義倉,與義學、義塚例置,名曰「阜俗。」三 義盡一義者,書一義之門,二義、三義稱是義倉之略。 社中富民,任其出穀六百石或四百石,別處一倉,極 貧利一分,次貧利二分。春借秋還,轉相賙助,民樂表 異,似亦可從。若常平既復,社倉又行,則饑饉有備,而 地方可保無虞。此預備至計,子民至急,而江西今日 尤為急者,伏惟聖慈留意。

《旱災疏》
王守仁

「據吉安等一十三府所屬廬陵等縣各申稱,本年自 三月至於秋七月不雨,禾苗未及生發,盡行枯死,夏 稅秋糧,無從辦納,人民愁歎,將及流離,理合申乞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