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6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盡用開封、祥符兩縣舊役人數,差一千餘人以足舊 額。右司諫蘇轍言:「開封府亟用舊額盡差,如壇子之 類。近例率用剩員,今悉改差民戶,故為煩擾,以搖成 法。乞正其罪。」司馬光之始議差役,中書舍人范百祿 言於光曰:「熙寧免役法行,百祿為咸平縣。開封罷遣 衙前數百人,民皆欣幸。其後有司求羨餘,務刻剝,乃 以法為病。今第減助免錢額,以寬民力可也。」光雖不 從,及議,州縣吏因差役受賕,從重法加等配流,百祿 押刑房固執不可,曰:「鄉民因徭為吏,今日執事而受 賕,明日罷役,復以財遺人。若盡以重法繩之,將見黥 面赭衣充塞道路矣。」光曰:「微公言,幾為民害。」遂已之。 蘇轍又言:差役復行,應議者有五。其一曰:「舊差鄉戶 為衙前,破敗人家,甚如兵火。自新法行,天下不復知 有衙前之患,然而天下反以為苦者,農家歲出役錢 為難,及許人添划,見賣坊場,遂有輸納京給者爾。向 使止用官賣坊場,課入以雇衙前,自可足辦,而他色 役人止如舊法,則為利較然矣。」初疑衙前多是浮浪 投雇,不如鄉差、稅戶可託,然行之十餘年,投雇者亦 無大敗闕,不足以易鄉差、衙前之害。今略計天下坊 場錢,一歲可得四百二十餘萬貫。若立定中價,不許 添划三分減一,尚有二百八十餘萬貫,而衙前支費 及召募非泛綱運,一歲共不「過一百五十餘萬緡,則 是坊場之直,自可了辦,衙前百費,何用更差鄉戶?今 制盡復差役,知衙前苦無陪備,故以鄉戶為之。至於 坊場,元無明降處分,不知官自出賣耶?抑仍用以酬 獎衙前也?若仍用以酬獎,即召募部綱,以何錢應用, 若不與之錢,即舊名重難。鄉戶衙前仍前自備,為害 不小。其二,坊郭人戶舊苦科配,新法令與鄉戶並出 役錢而免科配,其法甚便。但敷錢太重,未為經久之 法。乞取坊郭官戶、寺觀、單丁、女戶,酌今役錢減定中 數,與坊場錢,用以支雇衙前及召募非泛綱運外,卻 令樁備募雇諸色役人之用。其三,乞用見今在役人 數定差熙寧未減定前,其數實冗,不可遵用;其四,熙 寧以前,散從弓手、手力諸役人常苦迎送,自新法以 來,官吏皆請雇錢,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闕事。乞仍用 雇法。其五,州縣胥吏並量支雇錢募充,仍罷重法,亦 許以坊場、坊郭錢為用,不足用方差鄉戶,鄉戶所出 雇錢,不得過官雇本數。」詔送看詳役法所詳定,擇其 要者,先奏以行。於是役人悉用見「數為額,惟衙前用 坊場、河渡錢雇募不足,方許揭簿定差,其餘役人惟 該募者得募,餘悉定差。」遂罷官戶、寺觀、單丁、女戶出 助役法,其今夏役錢即免輸。尋以衙前不皆有雇直, 遂改「雇募」為「招募。」凡熙、豐嘗立《法禁》,以衙前及役人 非理役使及令陪備圓融之類,悉申行之。耆壯依保 正、長法,坊場、河渡「錢、量添酒錢」之類,名色不一,惟於 法許用者支用外,並樁備招募衙前支酬重難及應 緣役事之用。如一州錢不供用,許移別州錢用之。一 路不足,許從戶部通他路移用。其或有餘,毋得妄用; 其或不足,毋得減募。增置衙前,最為重役,若已招募 足額,上一等戶有虛閒不差者,令供次等色役。鄉差 役人,在職官如敢抑令,別雇承符散從承代其役者, 轉運司劾奏重責。時提舉常平司已罷置,凡役事改 隸提刑司。殿中侍御史呂陶言:「天下版籍不齊,或以 稅錢貫百,或以田地頃畝,或以家之積財,或以田之 受種,雖皆別為五等,然有稅賦錢一貫,占田一頃,積 財千緡,受種十石,而入之一等。一等之上,無等可加, 遂至稅緡田頃,積財受種,十倍於此,亦不過同在一 等。憑此差役,必不均平,雖無今日納錢之勞,反有昔 時偏頗陪費之害。莫若裁量新舊,著為條約,如稅錢 一貫為第一等,合於本等中差一役;稅錢兩倍於一 役者,併差二役,又倍即差三役,雖稅錢更多不過三 役,並聽雇人。或本縣戶多役少,則上戶之役不須併 差,但可次敘休役年月遠近而均其勞逸。假令甲充 役後,可閒五年;乙稅錢兩倍於甲,可閒三年;丙又倍 於乙,可閒一年。以其田土、頃畝之類為等,併其餘同 等、多少不侔者,並倣此。」又成、梓兩路差役,舊專以戶 稅為差等。熙寧初,別定坊郭戶營運錢以助免役,乃 在稅產「之外,州縣抑認成額,至今不減,至有停閒居 業,移避鄉村,猶不得免。今方議法,坊郭等第固不可 偏廢,然須參究虛實,別行排定,以寬民力。」並送詳定 所。蘇轍又言:「雇募衙前改為招募,既非明以錢雇,必 無肯就招者,勢須差撥,不知歲收坊場、河渡緡錢四 百二十餘萬,欲於何地用之?熙寧以前,諸路衙前多 雇長名當役,如西川全是長名,淮南、兩浙長名大半 以上,餘路亦不減半。今坊場官既自賣,必無願充長 名,則衙前並是鄉戶,雖號招募,而上戶利於免役,方 肯占名,與差無異。上戶既免衙前重役,則凡役皆當 均及以次人戶,如此,則下戶充役多如熙寧前矣。」中 書舍人蘇軾在《詳定役法》所,極言役法可雇不可差, 第不當於雇役實費之外多取民錢。若量入為出,不 至多取,則自足以利民。司馬光不然之。光言:「差役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