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7 (1700-1725).djvu/93

此页尚未校对

偏弊之患。此大司徒《土均、載師》土方氏草人所以有 功於天下也。

《周役法》

《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經邦治,一曰聽政,役以比居。」《大 司徒》:「大軍旅:大田役,以旗致萬民,而治其徒庶之政 令。」《小司徒》:「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 人,可任也者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 下地,凡起徒役,無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羨,惟田與追 胥竭作。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大軍旅,帥其 眾庶;小軍旅,巡役,治其政令。大喪師邦役,治其政教。 鄉師大役,則帥民徒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則受州里 之役要,以考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鄉大夫之職,「以 歲時登其夫家之眾寡,辨其可任者。國中自七尺以 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舍者,國 中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以歲時 入其書。」《鄉師》:「大役,則帥民徒而至,治其政令。」《州長》:「若 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師而致之,掌其戒令與 其賞罰。」黨正:「凡作民而師田、行役,則以其法治其政 事。」《族師》:「若作民而師田行役,則合其卒伍,簡其兵器, 以鼓鐸旗物帥而至,掌其治令,戒其刑罰。」《縣師》:「若有 將軍旅、會同、田役之戒,則受法於司馬,以作其眾庶 及馬牛、車輦,會其車人之卒伍,使皆備旗鼓兵器,以 帥而至。」《遂人》若起野役,則令各帥其所治之民而至, 以遂之大旗致之。凡事,致野役而師田作,野民帥而 至,掌其政治禁令。遂師作役事,則聽其治訟。《鄙師》凡 作民,則掌其戒令,以時數其眾庶,察其媺惡而誅賞。 縣正若將用野民師田、行役、移執事,則帥而至,治其 政令。《稍人》若有會同、師田、行役之事,則以縣師之法 作其同徒輂輦,帥而以至,治其政令,以聽於司馬。酇 長。若作其民而用之,則以旗鼓兵革帥而至。《大司馬》 「簡稽鄉民,以用邦國。凡令賦,以地與民制之。上地食 者三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 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三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 人。大役與慮事,屬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誅賞。均人。 凡均力政,以歲上下。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則 公旬用二日焉,無年則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則無力 政。《王制》曰:「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司空興事任力。凡 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壯者「之食。五十不從力政,六十 不與服戎。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 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政。」《祭義》曰:「五十不為甸 徒。」《論語》曰:「使民如承大祭。」《孟子》曰:「有布縷之征,有粟 米之征,有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 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詩·大東》曰:「東國困于役。」《北 山》曰:「役使不均,古者府史胥徒有常職,而民不與焉。 其所與者,軍旅田役而已。故任之以地之媺惡,辨之 以國野之遠近,均之以歲之上下。《小司徒》:上地,家七 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家五人; 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此任之以地也。卿大 夫國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 皆征之。此辨之國野」也。《均人》:「凡均力政,以歲上下,豐 年則公旬用三日,中年則公旬用二日,無年則公旬 用一日,凶札則無力役,此均之以歲也。上地食七人, 中地食六人,下地食五人,而任之者僅半而已。」蓋以 下養上則不足,以上養下則有餘,故凡起徒役,又無 過家一人,所謂施從其厚,事舉「其中,與食壯者之食、 任老者之事同意。七尺、六尺征之以其才,六十、六十 有五,舍之以其齒。國中近而役多,故晚征而早舍;野 遠而役少,故早征而晚舍,欲勞逸輕重均而已。與近 郊什一,遠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無過十二」同意。力 政,有征於鄉,有征於司徒,征於司徒,則公用之也。故 豐年公旬用三日,則是歲用二十七日。中年公旬用 二日,則是歲用十有八日。無年公旬。旬字或訓均義非謂十日也 用一日,則是止用九日而已,以均力政在歲成之後, 惟有於冬之一時故也。其作之也,在鄉則族師以鼓 舞鐸旗物帥而至,大司徒以鄉之大旗致之。在遂則 鄼長以旗鼓兵革而至,遂人以遂之大旗致之。蓋鄉 百家為族,遂百家為鄼,百家然後致之。以旗鼓,則下 於百家者非必旗鼓也。《司徒》之於六鄉,遂人之於六 遂,以鄉、遂之大旗致之,則《族師》「鄼長」之旗,非大旗也。 鄉有鄉官致之,遂有遂官致之。至於邦國、都鄙、甸稍 郊里之地,縣師又備旗鼓兵器致之,則所統有其人, 所會有其地,所治有其法,此所以如臂使指,而無不 率從也。其不役者,國中貴者、能者、賢者、服公事者、老 者、疾者皆舍。又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 從政;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政;父母之喪,三年 不從政;齊衰大功之喪,三月不從政;將徙於諸侯者, 三月不從政;自諸侯徙家,期不從政。然則役之義也, 舍之仁也。義故民忘其勞,仁故民悅其德。」此所以《北 山》「不均」之刺不作於下,而《餘力》之頌日聞於上也。後 世踐更之法,雖丞相之子,不免戍邊,非所謂舍貴者 也。絳之老人,辱在泥塗,非所謂舍老者也。豈可與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