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8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漕運部彙考一

秦。《始皇》一則

《漢》。高祖二則 ,文帝一則 。武帝,《元光》一則 ,《元朔》一則 ,《元狩》一則 ,《元鼎》二則 ,元封一則 。昭帝,《元鳳》二則 。宣帝,《元康》一則 ,《五鳳》一則 ,哀帝一則。後漢:光武帝建武七則 章帝建初二則 安帝永初一則 獻帝建安三則 後主建興四則

魏。「明帝《青龍》」 一則 ,《景初》一則 ,齊王《正始》一則 ,文帝《黃初》一則。晉。武帝泰始一則 咸寧一則 太康一則 惠帝永寧一則 永興一則 懷帝永嘉一則 成帝咸和一則 穆帝升平一則 哀帝隆和一則 興寧一則 廢帝太和一則 簡文帝咸安一則 孝武帝太元三則

宋:《武帝永初》一則。

《南齊》:《東昏侯永元》一則 。《和帝中興》一則。梁。武帝天監一則

北魏。《太武帝始光》,一則 。《太平真君》,一則 。《獻文帝》,一則 。《獻文帝皇興》,一則 。《孝文帝太和》,一則 。《宣武帝》,一則 。《孝明帝》,二則 。《孝明帝正光》,一則 。《孝昌》,一則。隋。文帝開皇四則 煬帝大業四則

《貨典》第一百五十五卷。

漕運部彙考一

秦始皇始運糧於北河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不載。按《主父偃傳》,偃諫伐匈 奴曰:「昔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 內為一功,齊三代務勝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諫曰:『不 可。夫匈奴無城郭之居,委積之守,遷徙鳥舉,難得而 制也。輕兵深入,糧食必絕,踵糧以行,重不及事,得其 地,不足以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勝必殺之, 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國,快心匈奴,非長策也』。」秦皇帝 不聽,遂使蒙恬將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為境,地固 澤鹹鹵,不生五穀,然後發天下丁男以守北河。𣊻兵 露師十有餘年,死者不可勝數,終不能踰河而北,是 豈人眾不足,兵革不備哉?其勢不可也。又使天下蜚 芻輓粟,起於東腄、瑯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 鍾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於糧穰;女子紡績,不足 於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道路死者相 望」,蓋天下始畔秦也。

按:《續文獻通考》:「秦始皇時攻匈奴,自瑯琊轉輸至於 邊。」

高祖二年與楚戰滎陽蕭何轉漕給軍

按《漢書高祖本紀》:「二年五月,漢王與楚戰滎陽、南京、 索間,破之。築甬道屬河,以取敖倉粟。」

孟康曰:敖,地名,在滎陽西北,山上臨河,有大倉。

按《蕭何傳》,何為丞相。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 關中,計戶轉漕給軍。後列侯畢已受封,奏位次,皆曰: 「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上已橈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 何第一。關內侯鄂千秋時為謁者,進曰:「曹參雖有野 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 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乏絕者數矣。夫 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 食不乏,此萬世功也。今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 世之功哉!蕭何當第一,曹參次之。上曰:「善。」乃令何第 一。

按:《史記自序》:「楚人圍我滎陽,相守三年。蕭何鎮撫山 西,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作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年,漕轉關東粟以給中都。

按《漢書高祖本紀》不載。按《食貨志》:「高祖約法省禁, 輕田租,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而山 川園池市肆租稅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湯沐邑,皆 各為私奉養,不領於天子之經費。漕轉關東粟以給 中都官,歲不過數十萬石。」

按《史記平準書注索隱》曰:「《說文》云:『漕水轉穀也』。一云 車運曰轉,水運曰漕。中都,猶都內也,皆天子之倉府, 以給中都官者,即今太倉以穡官儲者也。」

文帝  年募民能轉粟於邊者拜爵

按《漢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史記平準書》:「孝文時匈 奴數侵盜北邊,屯戍者多,邊粟不足給食,當食者於 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

武帝元光六年春穿漕渠通渭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按《溝洫志》,鄭當時為大司 農,言「異時關東漕粟從渭上,度六月罷,而渭水道九 百餘里,時有難處。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 三百餘里,徑易漕度可令三月罷。罷而渠下民田萬 餘頃又可得以溉。此損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得 穀。」上以為然,令齊人水工徐伯表發卒數萬人穿漕 渠,三歲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後漕稍多,而渠下之民 頗得以溉矣。後河東守番係言:「漕從山東西,歲百餘 萬石,更底柱之艱,敗亡甚多而煩費。穿渠引汾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