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8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氏、汾陰下,引河溉汾陰、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頃。故盡 河堧棄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穀二百 萬石以上。穀從渭上,與關中無異,而底柱之東,可毋 復漕。」上以為然,發卒數萬人作渠田。數歲,河移徙,渠 不利,田者不能償種。久之,河東渠田廢,予越人,令少 府以為稍入。其後人有上書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 御史大夫張湯。湯問之,言:「抵蜀從故道,故道多阪,回 遠。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 渭,皆可以行船漕。漕從南陽上沔入褒,褒絕水至斜, 間百餘里;以車轉,從斜下渭。如此,漢中穀可致,而山 東從沔無限,便於底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饒, 擬於巴蜀。」上以為然,拜湯子卬為漢中守,發數萬人 作褒斜道五百餘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按《食貨志》:「先是十餘歲,河決灌梁,楚地固已數困。」

而緣河之郡隄塞,河輒壞決,費不可勝計。其後番係 欲省底柱之漕,穿汾河渠以為溉田。鄭當時為渭漕 回遠,鑿漕直渠,自長安至華陰,而朔方亦穿溉渠,作 者各數萬人,歷二三期而功未就,費亦各以鉅萬十 數。

元朔 年始通西南夷道千里餽糧又築朔方轉漕數百萬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朔二年春正月,遣將軍衛青、李 息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按《食貨志》,「衛青歲以 數萬騎出擊匈奴,遂取河南地,築朔方。時又通西南 夷道,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餽饟,率十餘鍾致一石, 散幣於卭僰以輯之。數歲而道不通,蠻夷因以數攻, 吏發兵誅之。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迺募豪民田 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於都內。東置滄海郡,人徒 之費,疑於南夷。又興十餘萬人築衛朔方,轉漕甚遠, 自山東咸被其勞,費數十百鉅萬。

元狩四年河漕度四百萬石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史記平準書》,「天子作柏 梁臺,高數十丈,宮室之修,由此日麗。乃分緡錢諸官, 而水衡、少府、大農、太僕各置農官,往往即郡縣比沒 入田田之。其沒入奴婢,分諸苑養狗馬禽獸,及與諸 官。諸官益新置多,徒奴婢眾,而下河漕度四百萬石, 及官自糴乃足。」

按《玉海》,「元狩四年,大將軍票騎擊胡,步軍轉者踵軍 數十萬矣。官多徒眾,而下河漕度四百萬石,及官自 糴乃足。」

元鼎二年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鼎二年秋九月,詔:「今水潦移於 江南,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 諭告。」

元鼎六年,初置張掖酒泉郡,發官卒田戍餽糧以給 之。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食貨志》:「初置張掖、酒泉 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 戍田之。中國繕道餽糧,遠者三千,近者千餘里,皆仰 給大農。」按玉海係元鼎六年

元封元年諸農各致粟山東漕益歲六百萬石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史記平準書》:「元封元年, 卜式貶秩為太子太傅,而桑弘羊為治粟都尉,領大 農。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令民能入粟甘 泉各有差,以復終身不告緡。他郡國各輸急處,而諸 農各致粟,山東漕益歲六百萬石。一歲之中,太倉、甘 泉倉滿,邊餘穀諸物均輸帛五百萬匹,民不益賦而 天下用饒。」於是《弘羊》賜爵左庶長,黃金再百斤焉。

昭帝元鳳二年昭減漕三百萬石

按《漢書昭帝本紀》:元鳳二年六月詔曰:「朕閔百姓未 贍,前年減漕三百萬石。」

師古曰:「減省轉漕,所以休力役也。」

元鳳三年,以水災,詔「止四年毋漕。」

按《漢書昭帝本紀》:元鳳三年「春正月詔曰:『迺者民被 水災,頗匱於食,朕虛倉廩,使使者振困乏,其止四年 毋漕』。」

宣帝元康 年遣使通渠轉穀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元康中,烏孫 烏就屠襲殺狂王,自立為昆彌。漢遣破羌將軍辛武 賢將兵萬五千人至燉煌,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 井以西,欲通渠轉穀,積居廬倉以計之。」

五鳳四年糴諸郡穀以供京師省轉漕

按《漢書宣帝本紀》:五鳳四年春正月,大司農中丞耿 壽昌奏設常平倉,以給北邊,省轉漕,賜爵關內侯。 按《食貨志》:宣帝即位,用吏多選賢良,百姓安土,歲數 豐穰,穀至石五錢,農人少利。時大司農中丞耿壽昌 以善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五鳳中奏言,「故事,歲 漕關東穀四百萬斛以給京師,用卒六萬,宜糴三輔、 弘農、河東、上黨、太原郡穀足供京師,可以省關東漕 卒過半。」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從其計。御史大夫 蕭望之奏言:「故御史屬徐宮家在東萊,言往年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