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8 (1700-1725).djvu/125

此页尚未校对

歲漕粟二十萬略足。今用度濅廣,運數倍,且不支,故 數東幸,以就敖粟,為國大計。臣願廣陜運道,使京師 常有三年食,雖水旱不足憂。今天下輸丁約四百萬, 使丁出百錢為陝、洛運費,又益半為營窖用,分納司 農。」河南、陝州又令租米悉輸東都。從都至陝,河益湍 沮。若廣漕路,變陸為水,所支尚贏萬計。且河南租船, 候水始進,吳工不便,「河漕,處處停留,易生隱盜。請置 倉河口,以納東租,然後官自顧載分入河、洛,度三門 東西各築敖倉,自東至者,東倉受之。三門迫險,則旁 河鑿山,以開車道,運數十里,西倉受之,度宜徐運抵 太原倉,趨河入渭,更無留阻,可減費鉅萬。」天子然其 計。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轉運使。於是 置河陰、集津、三門倉,引天下租繇盟津泝河而西,三 年積七百萬石,省運費三十萬緡。或曰:「以此緡納於 上,足以明功。」答曰:「是謂以國財求寵,其可乎?」敕吏為 和市費。遷侍中。

開元二十五年,停罷江淮、河北運,移漕路於京口開 伊婁河。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食貨志》,耀卿罷相,北運 頗艱,米歲至京師,纔百萬石。二十五年,遂罷北運。 按《舊唐書本紀》,二十五年二月戊午,罷江淮運,停河 北運。按《齊澣傳》,「二十五年,澣遷潤州刺史,充江南 東道採訪處置使。潤州北界隔吳江至瓜步尾紆匯 六十里,船繞瓜步,多為風濤之所漂損。澣乃移其漕 路於京」口塘下,直渡江二十里,又開伊婁河二十五 里,即達揚子縣。自是免漂損之災,歲減腳錢數十萬。 又立伊婁埭,官收其課,迄今利濟焉。

按《冊府元龜》:二十五年六月詔曰:「河東、陜運兩使每 年嘗運一百八十萬石米送京,近已減八十萬石訖。 今據太倉米數,支計有舒,務在息人,不欲勞弊。其今 年所運一百萬石亦宜停。」

按《永平府志》:「二十五年二月戊午,停河北運,而海運 尋興。」

開元二十 年。以太倉粟有餘。減漕數十萬石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食貨志》。「崔希逸為河南 陝運使。歲運百八十萬石。其後以太倉積粟有餘。歲 減漕數十萬石。」

開元二十七年,開河入淮以運漕,旋即停廢。以李適 之為「河北海運使。」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齊澣傳》,「澣復為 汴州刺史。淮、汴水運路,自虹縣至臨淮一百五十里, 水流迅急,舊用牛曳竹索上下,流急難制。澣乃奏自 虹縣下開河三十餘里,入於清河,百餘里出清水,又 開河至淮陰縣北岸入淮,免淮流湍險之害。久之,新 河水復迅急,又多僵石,漕運難澀,行旅弊之。」

按:杜佑《通典》:「二十七年,河南採訪使、汴州刺史齊澣, 以江淮漕運,經淮水波濤有沉損,遂開廣濟渠下流, 自泗州虹縣至楚州淮陰縣北十八里,合於淮,而踰 時畢功。既而以水流浚急,行旅艱險,旋即停廢,卻繇 舊河。」

按《會要》,二十七年十二月,「李適之為幽州節度、河北 海運使。」

開元二十八年,置平州馬城,以通水運。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地理志》:平州北平郡馬 城中,古海陽城也,開元二十八年置,以通水運。 按《永平府志》:「二十八年分盧龍、石城二縣地,置馬城 縣,通水運,幽州刺史領之。」

開元二十九年。鑿砥柱為門以通漕。旋淤而罷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食貨志》。「二十九年陝郡 太守李齊物鑿砥柱為門以通漕。開其山顛為輓路。 燒石沃醯而鑿之。然棄石入河。激水益湍怒。舟不能 入新門候其水漲。以人輓舟而上。天子疑之。遣宦者 按視。齊物厚賂使者。還言便。齊物入為鴻臚卿。以長 安令韋堅代之。」

按:《舊唐書食貨志》:「二十九年,李齊物鑿三門山以通 運,闢三門巔輸巖險之地,俾負索引艦昇於安流,自 齊物始也。」

按:杜佑《通典》二十九年,「陝州刺史李齊物,避三門河 路急峻,於淇北鑿石渠,通運船,為漫流,河泥旋填淤 塞,不可漕而止。」

天寶三載治漢隋運渠起關門抵長安與渭合又鑿潭望春樓下以聚漕舟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食貨志》,李齊物入為鴻 臚卿,以長安令韋堅代之,兼水陸運使。堅治漢、隋運 渠,起關門,抵長安,通山東租賦。乃絕灞滻,並渭而東, 至永豐倉與渭合。又於長樂坡瀕苑牆,鑿潭於望春 樓下,以聚漕舟。堅因使諸舟各揭其郡名,陳其土地 所產寶貨諸奇物於栿上。先時民間唱俚歌曰:「得體 紇那邪!」其後得寶符於桃林,於是陝縣尉崔成甫更 《得體歌》為《得寶》。弘農野堅命舟人為吳楚服,大笠、廣 袖、芒屩以歌之,成甫又廣之為歌辭十闋,自衣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