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88 (1700-1725).djvu/129

此页尚未校对

元琇。有鹽鐵事處每道置巡院,令勾當。河陰見在米, 及諸道先使度支巡院般運在路錢物,委度支依前 勾當。其未離本道者,並分付觀察使發遣。仍委中書 門下年終類例,諸道課最少者聞奏。」時崔造專政,大 改移易錢穀司事,故累有詔令,事多隳敗。造尋以憂 疾歸。

貞元元年,李泌鑿「集津倉,山西逕為運道,屬三門倉」, 遂罷南路陸運。齊抗督漕給京師。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食貨志》:是時汴宋節度 使,春夏遣官監汴水,察盜灌溉者,歲漕經底柱,覆者 幾半。河中有山,號米堆,運舟入三門,雇平陸人為門 匠,執標指麾,一舟百日乃能上。諺曰:「古無門匠墓。」謂 皆溺死也。陝虢觀察使李泌益鑿集津倉山西逕為 運道,屬於三門倉,治上路以回空車,費錢五萬緡,下 路減半。又為入渭船,方五板,輸東渭橋。太倉米至,凡 百三十萬石。遂罷南路陸運。按《李泌傳》,貞元元年, 拜陝虢觀察使。泌始鑿山開車道,至三門,以便饟漕, 以勞進檢校禮部尚書。

按《舊唐書齊抗傳》:「貞元初,抗為水陸運副使,督江淮 漕運,以給京師。」

貞元五年。詔當使諸院。悉自差綱節級般運邊食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食貨志》。五年十 二月。度支轉運鹽鐵奏。比年自揚子運米。皆分配緣 路觀察使。差長綱發遣。運路既遠。實謂勞人。今請當 使諸院。自差綱節級般運。以救邊食。從之。

貞元八年,運米饋靈州軍食。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八年五月,以 都官郎中鄭克均為靈、夏二州運糧使。吐蕃之圍靈 州,軍食絕,及吐蕃稍卻,均自夏州以牛馬雜運米六 萬餘斛,靈州度支又於勝州沂河運雲、朔米萬餘斛。 是秋,雲亦有年粟稻數萬斛,人心頗固。」

貞元十五年,詔令江淮歲運米二百萬石。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十五年三 月癸酉,「令江淮歲運米二百萬石。」雖有是命,然歲運 不過四十萬石。

貞元二十一年,順宗即位,度支使杜佑奏「停北河轉 運。」詔下百寮議,不決而止。

按:《唐書順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二十一年 正月「丙申,即位於太極殿。七月甲子,度支使杜佑奏 太倉見米八十萬石貯來十五年,東渭橋米四十五 萬石支諸軍皆不悅。今歲豐阜,請權停北河轉運,於 濱河州府和糴二百萬石,以救農傷之弊。」乃下百寮 議,議者同異不決而止。

憲宗元和元年以李巽為諸道轉運使歲運江淮米如劉晏之多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食貨志》:「諸道鹽鐵轉運 使張滂復置江淮巡院,及浙西觀察使李錡領使,江 淮堰埭隸浙西者,增私路小堰之稅,以副使潘孟陽 主上都留後,李巽為諸道轉運鹽鐵使,以堰埭歸鹽 鐵使,罷其增置者。自劉晏後,江淮米至渭橋寖減矣, 至巽乃復如晏之多。」按《李巽傳》:「杜佑表巽為鹽鐵 轉運」副使,俄代佑使任。自劉晏後,職廢不振,賦入脧 耗。巽涖職一年,較所入如晏最多之年。 按《舊唐書本紀》,元和元年三月丁未,以檢校司空、平 章事杜佑為司徒,罷領度支鹽鐵轉運等使,從其讓 也。仍以兵部侍郎李巽代領其任。

按《會要》,「舊制,每歲運江淮米五十萬斛至河陰,留十 萬,四十萬送渭倉,晏沒不登數。」李巽秉使三載,無升 斗缺。

元和 年,築「平津堰」以通漕。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食貨志》:「初揚州疏太子 港、陳登塘,凡三十四陂,以益漕河,輒復堙塞。淮南節 度使杜亞乃濬渠蜀岡,疏句城湖、愛敬陂,起隄貫城, 以通大舟河益庳水下走淮夏則舟不得前。節度使 李吉甫築平津堰,以洩有餘,防不足,漕流遂通,然漕 益少,江淮米至渭橋者纔二十萬斛。諸道鹽鐵轉運 使」盧坦糴以備一歲之費,省冗職八十員,自江以南, 補署皆剸屬院監,而漕米亡耗於路頗多。按《李吉 甫傳》,元和二年,擢吉甫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以功封贊皇縣侯,俄為淮南節度使。築富人、固本 二塘,溉田且萬頃。漕渠庳下,不能居水,乃築隄閼以 防不足,洩有餘,名曰平津堰。

元和六年,以渭橋運米欠闕,收糴貯備。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食貨志》。「六年盧 坦奏每年江淮運米四十萬石到渭橋。近日欠闕太 半。請旋收糴。遞年貯備。從之。」

元和八年,詔「發卒通漕入潁。」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冊府元龜》,「八年十二月, 鹽鐵使王播進供陳許琵琶溝年三運圖。先是中官 李重秀奉命視之,還言可以通漕,至郾城下北潁口, 水運千里而近。及帝覽圖,詔韓弘發卒以通汴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