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昌平兵馬
按《明會典》云云。
嘉靖三十年、准以蘇州等府腳米、分給軍民。又於漕 糧內、撥運薊州班軍行糧
按《明會典》三十年題准,「蘇州等府腳米,將七升有司 自雇民船,交與官軍,裝糧抵壩,其餘六升仍給運軍 月糧。各該撫按官先將應徵存留糧斛,依期徵給。如 徵有不及,或災傷停免,聽各倉庫別項錢糧預行通 融處給,不許刁蹬留難。」其行糧例該本處關支者,雖 派別省兌運,仍舊在於本處。若兌本省原議水次者, 俱要預期徵完,同正糧併兌,不許先儘正糧,將行糧 落後。 又按《會典》三十年題准,蘇州等府腳米,將七 升有司自雇民船,交與官軍,裝糧抵壩,其餘六升,仍 給官軍,過壩修船。 又題准,薊州班軍六萬七千員 名,該行糧十三萬四千石,於漕糧內撥運。
嘉靖三十一年撥運薊鎮加添班軍糧米。賀涇上疏 議「海運之利。」不報。
按《明會典》。三十一年、令薊鎮加添班軍糧米五萬六 千一百八十八石。於原額通太等倉撥運
按《續文獻通考》:三十一年給事中賀涇上疏云:「海運 之說不講久矣,一旦而議之,未有不駭且疑者。」然使 如先臣丘濬所謂泛登州,由沙門島,蹈風濤不測之 險,以犯倭寇出沒之區,是非不可講,而亦不忍講也。 若新河既開,有通運之利,而無冒險之害,則亦何所 憚而不為哉?訪之膠州近淮,人呼為南海,萊州近天 津衛,北人呼為「北海。」自南海而至淮,僅五百里,商舶 往來,百貨貿易,迅風三日可達,今膠已成巨鎮矣,此 則由海之岸,而非大洋也。自北海而達天津,僅六百 餘里,泉貨所必經,商賈所共由,順風五日可達,今亦 已成坦途矣。此則由海之夾渠,而實非海也。然前此 不通運道,何哉?蓋自膠州之南海,以「達滄州之北海。 中間不通者,百七十里之間,見有新河一道可以行 舟,而未之通者,由馬家濠十五里為梗耳。濠底土石 頗堅,難於濬闢。若併力疏濬此河,則南北轉運之通, 特易易耳。」嘉靖十四年,山東海道副使王獻銳意訪 求,曾經督率工力,專鑿馬家濠,功已半成,以遷代去, 繼之者不能就其功,「海濱之民至今稱惜。乞遣官親 詣膠州海口,由馬家濠抵新河,訪求故蹟,加工開鑿, 則一勞永逸,實貽萬世無疆之美。」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