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0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食貨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目錄

 漕運部總論一

  杜佑通典漕運總論

  冊府元龜漕運總敘

  大學衍義補漕輓之宜

  荊川稗編論上供

食貨典第一百七十三卷

漕運部總論一

杜佑通典

漕運總論

《管子》曰:「粟行三百里,則國無一年之積;粟行四百里, 則國無二年之積;粟行五百里,則眾有饑色。」孫武曰: 「千里餽糧,士有饑色;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是言粟 不可推移,則糴之者無利,糶之處受害。

按《禹貢》「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納粟,五百里米。」 則物重而粗者為近賦,物輕而精者為遠賦。若數千百里漕運,其費百倍。

冊府元龜

漕運總敘

「昔《周官》挈畚以令糧,楚師振廩而同食自雍及絳,汎 舟之役是興;率鍾致石,負海之輸攸出。蓋漕運之舉 舊矣,利害之論詳矣。若乃京師大眾之所聚,萬旅百 官之仰給邦畿之賦,豈足充用。逮於奉辭伐叛調兵 乘鄣,或約齎以深入,或贏糧而景從,曷嘗不漕引而 致羨儲,飛輓而資宿飽乃有穿渠鑿河,乘便利之勢」 創法立制,極機巧之思,斯皆賢者之心術,古人之能 事。至於成敗之殊致,勞逸之異宜,亦一開卷而可見 也。

大學衍義補

漕輓之宜

《禹貢》「冀州夾右碣石,入于河。兗州浮于濟、漯,達于河; 青州浮于汶,達于濟;徐州浮于淮、泗,達于河;揚州沿 于江、海,達于淮、泗;荊州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于 南河。豫州浮于洛,達于河;梁州浮于潛,逾于沔,入于 渭,亂于河。雍州浮于積石,至于龍門西河,會于渭、汭。」

臣按:《禹貢》于各州之下列貢賦之後而敘其各州之水達河之路,達于河即達京師也,然當時貢賦皆駕舟筏、浮水路以達于河,蓋亦後世漕運之法也,但未明言其為漕耳。然敘水路于貢賦之後,每州皆同意,自可見也。

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四百里粟,五 百里米。」

臣按:《禹貢》之時,民所輸納以供京師者止于五百里,蓋當是時風俗淳厚,用度儉朴,而卿大夫各有采地而又寓兵賦于井田,無後世養官、養兵之費也。

《管子》曰:「粟行三百里,則國無一年之積;粟行四百里, 則國無二年之積;粟行五百里,則眾有飢色。」

臣按:周之王畿止于千里遠輸不出五百里,乘輿器服之用、宗廟百司之給,自足以供春秋、戰國以來,行師千里間行漕輓,然事已兵休,猶未至于甚困也。

《左傳》:僖公十三年,晉薦飢,乞糴于秦。秦輸粟于晉,自 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汎舟之役。」

臣按:「汎舟」 以輸粟,《春秋》之世已有之矣。

《哀公九年》,「吳城邗溝通江、淮。」

臣按:「開渠」 以通糧道已見于《春秋》之世。

《孫武》曰:「千里饋糧,士有饑色,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臣按:古者出師往往因糧于敵而兵不久暴,糧不遠饋,非若後世興久出之師、饋至遠之糧也。

秦欲攻匈奴,運糧,使天下飛芻輓粟,起于黃、腄、瑯邪 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鍾而致一石。

臣按:前此未有漕運之名也,而飛輓始于秦,秦以欲攻匈奴之故,致負海之粟輸北河之倉,蓋由海道以入河也。海運在秦時已有之,然率以三十鍾而致一石,是以百九十斛乃得一石,蓋通計其飛輓道路所費,不專指海運之時也。

漢興,高祖時漕運山東之粟以給中都官,歲不過數 十萬石。

臣按:秦致負海之粟猶是資以行師,而國都之漕尚未講也,至漢張良所論,始是漕輓以為國都之給,然是時也,凡事艸創,所以給中都官者僅數十萬石,不啻足矣。

孝文時,賈誼上疏曰:「天子都長安,而以淮南東道為 奉地,鏹道數千,不輕致輸,郡或乃越諸侯,而遂調均 發徵,至無狀也。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為都,輸 將繇使,遠者不在五百里而至;公侯地百里,中之而 為都,輸將繇使,遠者不在五十里而至。輸者不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