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0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七年,詔「遼東、定遼等二十一衛軍士,屯田自給,以紓 海運之勞。」三十一年,以軍餉贏餘,命停海運。永樂元 年,命平江伯陳瑄督運四十萬餘石,輸遼東、北平。輸 北平者,由淮入海,達於直沽,別以小船轉運輸遼東 者,由淮入海,至旅順口。二年,直沽置倉,復置露囤於 天津。六年,以掌交阯布政司尚書黃福言,「廣西軍民 饋運交阯者,陸路甚艱,令廣東海運二十萬石往給 之。」是年,運八十萬石於京師。十三年,河漕通,始罷海 運。正統七年,命南京造遮洋船三百五十艘,給官軍 由海道運糧赴薊州倉,顧歲有疏虞。天順二年,以大 河衛百戶閔恭言,命都督僉事「宗勝等發軍夫萬餘, 開小直沽新河達薊州,延亙四十里,舟行無虞。成化 末年,更造河漕淺船。弘治十八年,舟壞運廢。正德年 間,海運復通,商賈貿易,絡繹不絕。迨劉瑾用事,船料 乾沒,不復修治。由是山東改折由山海陸運入遼,海 運遂廢。」先是,山東、青州諸府輸花布於遼東,徵浙江、 江西、湖廣、福建諸省造海船銀六萬兩。既《花布》議折, 而徵銀如故。嘉靖三年,工部侍郎吳廷舉始論罷之。 二十九年會議,「遮洋總船額定二百八十艘,餘悉停 造。」薊州倉海運漕糧二十四萬石,原折四萬石,後漸 改折一十八萬石,止存本色六萬石。三十四年,令本 折相半,載入《議單》。三十七年,遼東饑,從撫臣議,開天 津海道。其後島民為梗,盡徙其民塞下,而復禁之。又 因給事中胡應嘉言,裁遮洋一總,併入山東、江北諸 總。隆慶二年,順天巡撫劉應節以永平西門直抵海 口至天津,凡五百餘里,可通漕,議令永平通判及指 揮募縣民習知海道者,與俱之天津領運,同原運官 軍,駕海舟出大洋至紀谷莊,更小舟運至永平。倉部 議:「故事,惟薊、遼有遮洋總,而無永平海運。今驅漕卒 冒不測之險,於計不便。即如撫臣言,請以山東、河南 額派薊鎮漕折色十萬石改本色運至天津,交永平 通判指揮領運,不必同原運官軍。其沿途轉撥入倉 工費,如漕規扣給,以原撥永平民運及太倉所發年 例,如數抵運薊州。」上從之。先是,山東副使王獻請循 元人遺蹟,於膠、萊間開河渠一道,舟由淮安達天津。 詔從其議。開鑿將畢,會獻去官罷役。至是議者請修 王獻未竟之緒,因其故開新河,令江南之糧,由淮安 清江浦口歷新壩口、馬家濠、麻灣口,至海倉口,徑抵 直沽、天津止一千六百里,半由河道。其海道亦止海 套,不入大洋,惟馬家濠、分水嶺二處開鑿為難。遣科 臣勘報,以河水無源,下多沙磧,功力難施,勞費無益 而止。四年九月,河決小河口,宿遷至徐州淤三百里, 而坡顧為河,漕艘漂損八百,溺死漕卒千餘,失米二 十二萬六千六百餘石。河道都御史萬恭復開膠河, 浮沙百里,旋開旋塞,其頑石麤礦不可鑿者五十里 有奇。議遂寢。明年九月,戶科給事中宋良佐、山東巡 撫梁夢龍先後疏陳:復遮洋一總,又自淮安、膠州各 運米入海,出天津。部議復遮洋,敕漕司量撥糧一十 二萬石,自淮入海。山東布政使王宗沐素好奇計,主 海運甚力,遷為總督漕運。其《疏略》云:「唐都秦,右岷梁 而左陝、渭,是有險可依,而無水通利也。宋都梁,背大 梁而面淮、汴,是有水通利而無險可依也。國家都燕, 北有居庸、巫閭以為城,南通大海以為池,金湯之固, 天造地設,萬年之全利也,而棄之非計,此天下之大 勢。一三門之險,天下之所為峻絕也。然唐都關中,輸 輓所由,猶百計經營之,終元之世,未嘗事河,彼固無 暇。若我朝之制,主於河而協以海,固非前代所及也, 此都燕之專勢。二河自西來,三門而東,出天津入海, 腹雖稍南,而首尾則東西衡也。我朝自弘治二年決 張秋,奪汶入海,其首猶北向,乃今則直南入淮。而去 歲之決閻家口,支出小河,近符離、靈壁,則又幾正南 矣。自西北而東南途益遠,合諸水益多,則其勢大而 決未可量也。失利於河,不能不通變於海,此目前之 急勢。」三因條上七事,上皆從之。運一十二萬石,宗沐 復議增二十四萬。會言官彈宗沐糴補漂沒,罔上飾 聽。部議持之,歲止以一十二萬石為額。萬曆改元,海 運至即墨、福島,暴風雨,漂沒米數千石,壞船十隻,渰 死軍士、水手一十五人。於是戶科都給事中賈三近, 巡倉御史鮑希顏,山東撫按傅希摯、俞一貫交章論 海運非便,乃罷。宗沐又請復遮洋總,從之。三年,劉應 節等又請疏膠萊河以通海運。於時言海運、河運者, 聚訟不已。部議:「海運規畫既備,如河道不梗,仍從河 運。不然,即舉行海運。」眾論乃息。十四年,遼東饑,復行 海運。十九年,倭夷侵據朝鮮,遂嚴禁。四十四年,山東 巡按王雅量以登、萊歲荒,請海運,言:「國初舊制,山東、 遼東原係一省。山東糧餉布花,命鎮海侯吳禎總舟 師萬人,由海度遼,以給軍需。至永樂四年,平江伯陳 瑄督餉,道登、萊,抵旅順口,歲以為常。弘治、正德以後, 廢復不一。竊謂通之足以濟遼之窮。後二年,遼東督」 臣請糴萊穀餉遼,上初以山東海運繁費,命停止。至 是東撫又奏「海運別道,自登、開洋、望鐵山西北口,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