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0 (1700-1725).djvu/65

此页尚未校对

有定準,然而每一丈量,則隨手高下輒至相懸。臣督 同部道諸臣,約量地勢,截水為壩,使壩水自為平水, 與海面相照。乃知由麻灣而北以至璧溝河口,地面 高于海面者才得制尺五尺;由璧溝河以至吳家口, 地高于海面者約一丈五尺;由吳家口以至分水嶺, 地高于海面者共約二丈二尺四寸,正與王副使原 丈數目相符,止多四寸。過此而至崔家口,則漸低五 尺四寸;由崔家口而至趙家鋪,則漸低一丈五尺;由 趙家鋪而至劉家鋪,則漸低二丈二尺四寸:又與南 海平矣。此以上俱對海面而言。臣等先估,謂當視海 面仍挑深五尺,使海水流通,是「無問潮不潮,常有五 尺之水也。再益以潮,是常有丈餘水矣。如此則引水 建閘,皆可勿用,此南北地形高下之大較也。」每地一 里約三百六十步,每步折制尺五尺,共計一百八十 丈。全河應修之地二百二十五里六十六步,以深闊 折筭,共約四萬五百三十三丈。照依西河規格,每地 方廣一丈,深一「尺,為一工,共約五百七十五萬七千 四百一十四工,每工給銀四分,共該銀二十三萬二 百九十五兩有奇」,此修河相沿之通例也。大約以人 夫四萬為準,每日約工四萬,計一百四十四日,約工 五百七十五萬七千四百一十餘工,可以竣事。此又 以深工海者言也。若乘潮放船,但以海面為準,不必 更深,可當前工之半。又或括取地方見在班軍壯快 等項,可約萬餘人,每月除原有月糧工食外,量給鹽 菜銀一二分,則所省又十之八九矣。此《全河總會》工 費之大較也。夫河之為患,惟海潮不通耳。海水既通, 潮水繼之,朝夕而生,萬古不爽,非若秋水行潦,盈涸 無常之可慮也。是河也,地形中高,幇「底既固,稍加隄 防,功可經久,非若浮沙疏土,崩缺無常之可慮也。」由 是新河成既,兩河並運。以居常言之,在新河則南北 直隸轉輸甚便,可省數月之程及一切盤剝折耗之 費。其在西河,糧數既分,運事自速,亦可以免挨幇之 守與積水之艱。以遇變言之,彼或有滯,此尚可來,既 可以備漕河改徙之「虞,亦可以防奸宄意外之患。其 在東土,則商販悉通,足資貿易;荒歉有備,不致流移。 以之而通運于邊方,則薊之永平、遼之廣寧等處,一 水可達,亦可免招買之難,穵運之苦,此《新河利害之 大較》也。」要知今日開河之議,雖經由南海一日,北海 三五日,沿涯循港,萬無一失,原非元人《黑海開洋》之 比。是役也,係河運,非海運;係疏導,非開鑿。可用海船, 亦可用河船;有裨于西河,非欲廢西河也。若茲,豈唯 宦遊者不能知,即土住者亦未之盡知。況前河係山 東撫按揭報,以為便利。臣奉命往勘,亦多用諸臣之 議,中間但稍易其鑿湖引泉之謬,轉為通潮之策。其 稱海口淖沙查無蹤跡,分水嶺視之,海面「亦尚高二 丈餘,別無異說也。不意臣所措畫盡成謬妄,流言飛 語傳布兩京,以致通漕大計因而中止。夫西河之告 變者屢矣,廟堂岌岌,求善後之策亦甚殷矣。萬一黃 河改徙,運道艱難,即有深謀遠慮之士出而應卒然 之變,既將以今之公案為後之殷鑒,誰能復任天下 事哉?伏乞敕下該部,將臣終議、與前案並存庶是非 不淆、利害易睹」即此河今雖不開、後必有開之者矣

《漕河疏》
曹時聘

「國之大事,莫重于漕。命脈攸關,良非細故。二百餘年, 自徐而下,大都以河為運。邇來遷徙不常,數失其利, 非二洪告涸,則諸溜難前。內外臣工,蒿目腐心,莫不 以無漕為慮。幸泇河」一線,先該河臣舒應龍創開韓 家莊以洩湖水,而路始通。繼該河臣劉東星大開梁 城、候先莊以試行運,而路漸廣。比至三十二年,河臣 李化龍上開李家港,鑿郗山石,下開直河口,挑田家 莊,殫力經營,行運過半,而路始闢。至三十三年二月 內,該臣接管行事,見得改挑經始,運艘將臨,嚴催鼓 舞,暮春首夏,接踵告完。是年行運者八千二十三隻。 比至去冬、今春,臣雖躬督大挑,猶不時親詣泇渠,往 來料理,建閘平溜,濬淺裁灣,日夜催趣,如期而竣。故 今年糧艘七千七百六十五隻,盡數渡泇。則泇之可 賴,豈不昭昭在人耳目哉!然漕渠成矣,河官未設,閘 座建矣,官夫未定,轉輸通矣,置郵未改,萑苻警矣,司 捕未立。兼之閘禁未嚴,節宣失度,水利一洩,立睹膠 舟。臣故不敢虧一簣之功,廣集眾思,謬畫善後六事, 列款具題。或云「黃已治矣,運可行矣,焉用泇河為哉。」 噫此未睹河患之言也。治黃者去南陽之害也。用泇 者,避徐邳之險也。非謂黃治而泇可不用,亦非謂泇 通而黃可不治也。二者不相悖而實相成,則黃流既 挽。安得不汲汲然從事于泇以為運道久遠計耶?此 後過淮糧船一直入河,別無險阻臣等自當照數具 題。不必襲《過洪》之舊名也。

《宜黃輕齎成規序》
董裕

粵昔聖王敷土以賦民,而賦則三壤百里,賦納總百 里外,類視遠邇,為賦精粗。民生其時,即在遐荒,較若 畿甸至忻暢也。我國家括天下之田屬之漕,其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