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4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之、陳倩為屬。又請有司具六路歲當上供數,中都歲 用及見儲度可支歲月,凡當計置幾何,皆預降有司 從之。八月,侍御史劉琦、侍御史裡行錢顗等言:「向小 人,假以貨泉,任其變易,縱有所入,不免奪商賈之利。」 琦、顗皆坐貶。條例司檢詳文字蘇轍言:「昔漢武外事 四夷,內興宮室,財用匱竭,力不能支用。賈人桑弘羊 之說,買賤賣貴,謂之均輸,雖曰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足,然法術不正,吏緣為姦,掊克日深,民受其病。孝昭 既立,學者爭排其說,霍光順民所欲,從而予之,天下 歸心,遂以無事。今此論復興,眾口紛然,皆謂其患必 甚於漢,何者?方今聚斂之臣,材智方略,未見有桑弘 羊比,而朝廷破壞規矩,解縱繩墨,使得馳騁自有,唯 利是嗜,其害必有不可勝言者矣。」轍亦坐去官。於是 知諫院范純仁言:「向憸巧刻薄,不可為發運使。人主 當務農桑,節用不當言利。」自後罷純仁諫職,而諫官 李常復論均輸不便,權開封府推官蘇軾亦言:「均輸 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然廣置官屬,多出緡錢,豪商大 賈皆疑而不敢動,以為雖不明言販賣既已許之變 易,變易既行,而不與商賈爭利,未之聞也。夫商賈之 事,曲折難行,其買也先期而予錢,其賣也後期而取 直,多方相濟,委曲相通,倍稱之息,由此而得。今先設 官置吏,簿書廩祿,為費已厚,非良不售,非賄不行,是 官買之價,比民必貴。及其賣也,弊復如前,商賈之利 何緣而得!朝廷不知慮此,乃捐五百萬緡以予之。此 錢一出,恐不可復,縱使其間薄有所獲,而征商之額, 所損必多矣。」帝方惑於安石之說,言皆不行,乃以向 為天章閣待制,遣太常少卿羅拯為使。手詔賜向曰: 「政事之先,理財為急。朕托卿以東南賦入,皆得消息 盈虛,翕張斂散之。而卿忠誠內固,能倡舉職業,導揚 朕意,底於成績,朕甚嘉之。覽奏,慮流言致惑朕心,匪 石,豈易轉也。卿其濟之以彊,終之以不倦,以稱朕意。」 然均輸後,迄不能成。 又按《志》,自熙寧以來,和糴入 中之外,又有坐倉、博糴、結糴、俵糴、兌糴、寄糴、括糴、勸 糴、均糴等名,其曰坐倉。熙寧二年,令諸軍餘糧願糴 入官者,計價支錢,復儲其米於倉。王珪奏曰:「外郡用 錢四十,可致斗米於京師。今京師乏錢,反用錢百坐 倉糴斗米,此極非計。」司馬光曰:「坐倉之法,蓋因小郡 乏米而庫有餘錢,故反就軍人糴米,以給次月之糧, 出於一時急計耳。今京師有七年之儲,而府庫無錢, 更糴軍人之米,使積久陳腐,其為利害,非臣所知。」呂 惠卿曰:「今坐倉得米百萬石,則減東南歲漕百萬石, 轉易為錢,以供京師,何患無錢?」光曰:「臣聞江淮之南, 民間乏錢,謂之錢荒。而土宜秔稻,彼人食之不盡,若 官不糴取以供京師,則無所發泄,必甚賤傷農矣。且 民有米而官不用米,民無錢而官必使之出錢,豈通 財利民之道乎?」不從。 又按《志》:二年,制置三司條例 司言:「諸路常平廣惠倉錢穀,略計貫石,可及千五百 萬以上,斂散未得其宜,故為利未博。今欲以見在斛 斗遇貴量減市價糶,遇賤量增市價糴。可通融轉運 司苗稅及錢斛就便轉易者,亦許兌換,仍以見錢依 陝西青苗錢例,願預借者給之,隨稅輸納斛斗,半為 夏料,半為秋料。內有請本色或納時價貴願納錢者, 皆從其便。如遇災傷,許展至次料豐熟日納。」非惟足 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貸,則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陳 不接以邀倍息。又常平、廣惠之物,收藏積滯,必待年 儉物貴,然後出糶,所及者不「過城市游手之人。今通 一路有無,貴發賤斂,以廣蓄積,平物價,使農人有以 赴時趨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為民,而公 家無所利其入,是亦先王散惠興利以為耕斂補助 之意也。欲量諸路錢穀多寡,分遣官提舉,每州選通 判、幕職官一員典幹轉移出納,仍先自河北、京東、淮 南三路施行,俟有緒,推之諸路,其廣惠倉除量留給 老疾貧窮人外,餘並用常平倉轉移法。」詔可。

按《文獻通考》:「諫官李常論均輸不便。他日,帝語宰執 曰:『朕問常何以名均輸,常言買賤賣貴而已。朕諭以 《禹貢》納粟納秸,此即均輸之意,豈買賤賣貴哉』?」王安 石曰:「『常所言乃平準,非均輸也』。蓋常亦不曉均輸之 名耳。」帝復以手詔褒諭薛向,然均輸後訖不能成。 按《玉海》:二年,詔出內藏庫錢百萬緡,分賜河北諸州, 增「糴常平倉,及陝西路遣官提舉。」

熙寧三年,程顥、李常言京東和買之弊,詔不聽。移巴 蜀財帛儲於陝西,令諸路增價糴軍士餘糧及用易 米貯倉散斂法。又以京東預買紬絹緡錢賜常平場 司,置秦鳳市易司。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三年御史程顥 言「京東轉運司和買紬絹增數抑配,率千錢課絹一 疋。其後和買并稅絹疋,皆輸錢千五百。」時王廣淵按文 獻通考作王廣廉為轉運使,謂和買如舊,無抑配。顥言其迎 合朝廷意。王安石謂廣淵在京東盡力以赴事功,不 宜罪以迎合。乃詔所給內帑別額紬絹錢五十萬緡, 收其本,儲之北京,息歸之內帑。右正言李常亦言:「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