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5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開元十九年正月二十八日敕:左右藏太倉以御史 監知出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開元二十一年,以久雨,出太倉米二百萬石。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開元二十 年,以太倉積粟有餘,減歲運漕數十萬 石。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二十五年罷北 運,而崔希逸為河南陝運使,歲運百八十萬石。其後 以太倉積粟有餘,歲減漕數十萬石。」

開元   年,置「維城庫」,以給諸王月奉。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宗室汴哀王璥傳》:「開元 後,皇子幼,多居禁內。既長,詔附苑城為大宮,分院而 處,號十王宅。」又諸孫多,則於宅外更置百孫院,禁中 置維城庫,以給諸王月奉。此承平制云。

天寶八載引百官縱觀左藏庫錢幣其諸倉米數亦貯備焉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天寶八載 二月戊申。引百官於左藏庫縱觀錢幣,賜絹而歸。 按杜佑《通典》,「天寶八年,諸倉千二百六十五萬六千 六百二十石。正倉總四千二百十二萬六千一百八 十四石,義倉六千三百十七萬七千六百六十石。常 平倉四百六十萬二千二百二十石,和糴一百十三 萬九」千五百三十石。天下米都九千六百六萬二千 二百二十石。

天寶十一載。八月己丑。幸左藏庫。賜群臣帛有差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天寶  載天下歲入鉅萬,用物之數,過於所入。」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天寶時,海內富 實,天下歲入之物,租錢二百餘萬緡,粟千九百八十 餘萬斛,庸調絹七百四十萬疋,綿百八十餘萬,屯布 千三十五萬餘端。天子驕於佚樂,而用不知節,大抵 用物之數,常過其所入。於是錢穀之臣,始事朘刻,太 府卿楊崇」禮勾剝分銖,有欠折漬損者,州縣督選,歷 年不止。其子慎矜專知太府,次子慎名知京倉,亦以 苛刻結主恩。王鉷為戶口色役使,歲進錢百億萬緡, 非租庸正額者,積百寶大盈庫,以供天子燕私。及安 祿山反,司空楊國忠以為「正庫物不可以給士」,遣侍 御史崔眾至太原納錢度僧尼道士,旬日,得百「萬緡 而已。自兩京陷沒,民物耗弊,天下蕭然。」 按《王鉷傳》, 「鉷拜御史中丞,京畿關內採訪黜陟使。帝在位久,妃 御服玩脂澤之費日侈,而橫與別賜不絕。於時重取 於左右藏。鉷迎帝旨,歲進錢鉅億萬,儲禁中,以為歲 租外物,供天子私帑。帝以鉷有富國術,寵遇益厚。」 按杜佑《通典》,「天寶中,天下計帳戶約有八百九十餘 萬,計租稅庸調,每歲錢粟絹、綿、布約得五千二百二 十餘萬端,疋屯貫石諸色資課及勾剝所獲,不在其 中。」其度支歲計,粟則二千五百餘萬石,布絹綿二千 七百餘萬,錢二百餘萬。自開元及天寶開拓邊境,軍 用日增,糴米粟三百四十萬疋,段給衣則五百二十 萬,別支計二百一十萬,餽軍百九十萬石,大凡二千 二百六十萬,而錫賚不與焉。府藏雖豐,閭閻困矣。

肅宗至德 年鄭叔清裴冕議天下用度不充召人納錢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肅宗即位,鄭叔 清與宰相裴冕建議,以天下用度不充,諸道得召人 納錢,給空名告身,授官勳邑號度道士僧尼,不可勝 計。納錢百千,賜明經出身,商賈助軍者給復。」

乾元元年敕令諸司使支物減省三分之二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乾元元年四 月庚午,敕諸司諸使支一物已上,商量減省三分之 二,以兩京初收,務令節儉。」

乾元二年,詔「節減用度。」

按:《唐書肅宗本紀》:「二年四月壬寅,詔減常膳服御。武 德中,尚作坊非賜蕃客戎祀所須者,皆罷之。」

按《舊唐書本紀》:「二年四月壬寅,詔以寇孽未平,務懷 撝挹,自今以後,朕常膳及服御等物,並從節減,諸作 坊、造坊並停。」

代宗廣德二年第五琦請常平倉置庫以蓄本錢又請以財賦歸左藏庫中官主之有司始不得程其多少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故事,天下財賦 歸左藏,而太府以時上其數,尚書比部覆其出入。是 時京師豪將假取不能禁,第五琦為度支鹽鐵使,請 皆歸大盈庫,供天子給賜,主以中官。自是天下之財 為人君私藏,有司不得程其多少。」

按《舊唐書本紀》:「廣德二年正月癸亥,以戶部侍郎第 五琦專判度支及諸道鹽鐵轉運鑄錢等使。」

按:《唐會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第五琦請天下常平 倉皆置庫,以蓄本錢。」

大曆九年敕各道以諸色雜錢送左藏庫貯納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