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5 (1700-1725).djvu/66

此页尚未校对

州收充助貧下戶闕額稅錢。」

敬宗寶曆二年以戶部紬絹充諸軍衣賜支遣取左藏金銀器輸內藏庫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寶曆二年五 月辛巳敕:「如聞度支近年請諸色支用,常有欠闕,今 又諸軍諸使衣賜支遣,是時須有萬圓,使其濟辦。宜 量賜絹及紬一萬疋,以戶部物充。」七月壬辰,戶部侍 郎崔元略進准宣索見在左藏庫挺銀及銀器十萬 兩,金器七千兩。舊制,戶部所管金銀器悉貯於左藏 庫,時帝意欲便於賜與。故命盡輸內藏。

文宗太和四年敕度支減織綾羅錦內出綾絹充和糴賜築城役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太和四年 五月戊子,敕度支每歲於西川織造綾羅錦八千一 百六十七疋,今數內減二千五百十疋。八月甲子,內 出綾絹三十萬疋,付戶部充和糴。九月丁丑,內出綾 絹三千疋,賜宥州築城兵士。」

太和九年。中書門下奏。「太倉粟如有特敕支用。須覆 奏。」從之。判度支王播奏請東渭橋北倉收貯漕米。三 歲一換。許之。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九年春正月 甲戌。中書門下奏。太倉見在粟二百六十萬八百五 十四石。並請留充貯備。不承別敕。不在給用之限。如 有特敕支用。亦須覆奏。」從之。七月乙巳。戶部尚書、判 度支王播奏。「東渭橋每年北倉收貯漕運糙米一十 萬石。以備水旱。今累年計貯三十萬石。請以今年所 運者換之。」自是「三歲一換,率以為常,則所貯不陳而 耗蠹不作。」許之。

開成元年召崔虞問太倉粟數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文宗嘗召監倉 御史崔虞問太倉粟數,對曰:「『有粟二百五十萬石』。帝 曰:『今歲費廣而所畜寡,奈何』?」乃詔出使郎官御史督 察州縣壅遏錢穀者。

按《玉海注》:「開成元年正月御紫宸殿召問。」

開成二年,判度支王彥威進《所給軍需額數》。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王彥威傳》:彥威在開成 初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嘗見文宗顯奏曰:「百口家知 有歲計,而軍用一切,可不謹耶?臣按見財量入以為 出,隨色占費,終歲用之,無毫釐差。」因上占額圖。又言: 「至德迄元和,天下觀察者十,節度者二十有九,防禦 者四,經略者三,大都通邑皆有兵最,凡八十餘萬。長 慶」籍戶三百五十萬,而兵乃九十九萬,率三戶資一 兵。今舉天下之入,歲三千五百萬,上供者三之一,又 三之二,則衣賜仰給焉。自留州留使外,餘四十萬眾, 皆仰度支。又為《供軍圖》,上之。彥威雖自謂楗柅姦冒, 著定其費,於利害無益也。

按《舊唐書本紀》:開成二年春正月庚寅,戶部侍郎判 度支王彥威進所撰《供軍圖略》。序曰:「至德、乾元之後, 迄於貞元、元和之際,天下有觀察者十,節度二十有 九,防禦者四,經略者三,掎角之師,犬牙相制,大都通 邑,無不有兵,約計中外兵額至八十餘萬,長慶戶口 凡三百三十五萬,而兵額又約九十九萬。通計三戶」, 資奉一兵。今計天下租賦,一歲所入,總不過三千五 百餘萬,而上供之數,三之一焉。三分之中,二給衣賜, 自留州留使兵士衣食之外,其餘四十萬眾,仰給度 支焉。

開成 年,以盧周仁所進羨錢備水旱。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開成初,湖南觀察 盧周仁進羨錢億萬。詔置錢河陰院,以虞水旱。 開成四年,詔義倉防水旱。先給後奏。」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唐會要》,四年七月丙午, 詔曰:「義倉防水旱,先給後奏。」敕有明文。

武宗會昌五年李德裕請置備邊庫凡歲入錢帛及助軍財貨皆入焉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通鑑綱目》:「會昌五年秋 七月,李德裕請置備邊庫,令戶部歲入錢帛十二萬 緡疋,度支鹽鐵歲入錢帛十三萬緡疋。明年減其三 之一,凡諸道所運助軍財貨皆入焉,以度支郎中判 之云。」

宣宗大中七年度支奏歲入之數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宣宗既復河湟, 天下兩稅榷酒茶鹽錢,歲入九百二十二萬緡,歲之 常費率少三百餘萬,有司遠取後年乃濟。及群盜起, 諸鎮不復上計云。」

按:《通鑑綱目》:「大中七年冬十二月,度支奏:歲入之數, 錢九百二十五萬緡,內五百五十萬緡租稅八十二 萬餘緡,榷酤二百七十八萬餘緡鹽利」

大中  年,內庫延資庫錢帛山積。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南詔傳》,乾符中,盧攜復 輔政,說帝曰:「宣宗皇帝收三州七關,平江嶺以南,至 大中十四年,內庫貲積如山,戶部延資充滿{{Annotation|。」按大中止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