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7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米部雜錄

《詩經大雅召旻》篇:「彼疏斯粺,胡不自替。」《疏》:「麤也,謂 糲米也。」彼賢者祿薄食麤,而此昏椓之黨反食精粺, 女小人耳。何不自廢退,使賢者得進米之率,糲十,粺 九,鑿八,侍御七。正義曰:言米之率,其術在《九章》粟 米之法,彼云「粟率五十糲,米三十粺,二十七鑿,二十 四御二十一。」言粟五升為糲米,三升以下則米漸細, 故數益少。四種之米,皆以三約之,得此數也。朱注言小 人之與君子,如疏與粺,其分審矣。而曷不自替以避 君子乎?

《禮記·曲禮》:「獻粟者執右契,獻米者操量鼓。」疏曰:《契》 者,兩書一札,同而別之。右為尊,以先書為尊故也。「鼓」, 量器名也。米云「量」,則粟亦量;粟云「契」,則米亦書。但米 可即食為急,故言「量」;粟可久儲為緩,故云「書。」

《儀禮》喪服,「朝一溢米,夕一溢米。」

《孫卿子》:「仁義禮智之于人也,譬之若貨財、米粟之于 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者窮。」

《淮南子泰族訓》:「秤薪而爨,數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 可以治大也。」

《論衡論死篇》:「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若粟在橐中, 滿盈堅彊,立樹可見,人瞻望之,則知其為粟米囊橐。 何則?囊橐之形,若其容可察也。如囊穿米出,橐敗粟 棄,則囊橐委辟,人瞻望之,弗復見矣。人之精神藏于 形體之內,猶粟米在囊橐之中也。死而形體朽,精氣 散,猶囊橐穿敗,粟米棄出也。粟米棄出囊橐,無復有」 形。精氣散亡,何能復有體,而人得見之乎。

魏文帝《與朝臣論秔稻書》:江表惟長沙名有好米,何 得比新城秔稻邪?上風吹之,五里聞香。 《水經注》:會稽有射的山,遠望伏若射侯,故謂射的。的 之西有石室,名之為射堂。年登否,常占射的,以為貴 賤之準。的明則米賤,的闇則米貴。故諺云:「射的白斛 米百,射的元斛米千。」

《酉陽雜俎》:「燋米,乾陁國,昔尸毗王倉庫為火所燒,其 中粳米燋者,于今尚存,服一粒永不患瘧。」

二十八宿,「井屬日,姓同參,形如足跡,祭用粳米和蜜。 《心》屬忉利天,姓迦羅延,形如大麥,祭用粳米。《危》姓單 羅尼,形如參,祭以粳米。」

《資暇錄》:「唐太宗時,米斗三錢,後世以為美談。梁天監 四年,米斛三十錢。唐元和六年,天下米斗有直二錢 者,人罕稱道,皆不若漢宣帝元康間,嘗穀石五錢矣, 此古今所少。」東魏元象興和中,穀斛九錢,可以為次 矣。

《續博物志》:「一升粱米,以純苦酒一斗漬之,三日出,百 蒸百暴。遠行一餐,十日不飢,重餐四百,九十日不飢。」 又方:「米一斗,赤石脂三斤,水漬之二三日,搗為丸如 李大,可辟穀。」《靈寶五符經》:「用白鮮米,九蒸九暴。」 粳粟米五穀中最硬,得漿水易化。倉粳米炊作乾飯, 食之止痢。

《清異錄》:「貴有力者治飯材,舂搗簸汰,但中心一顆存 焉,俗謂之『轉身米』。」

《畫墁錄:本草》著「糯米為稻米,累朝釋略數千言,無一 字言堪為酒,正如白氏《六帖錄》禽遺大鵬也。」

《寓簡》:晉王修齡在東山貧乏,陶範載米一船遺之,卻 去曰:「王修齡若飢,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範之 米。」彼以善意勿受則已矣,而戾氣以詬之,是為傲物, 無禮甚矣。

《岳陽風土記》:「岳州四月八日,取羊、桐葉,淅米為飯,以 祀神及先祖。」

《野客叢談》:《前漢·食貨志》曰:「漢興,接秦之敝,民失其業, 大饑,米石五千,人相食。高祖令民就食蜀漢。」又按《高 祖紀》:「二年,關中大饑,米斛萬錢,人相食,令就食蜀漢。」 皆一時事。所書米價不同,恐稍先後,亦未可知。王莽 末,黃金一斤易粟一斛。晉愍帝時,米斗二金,是一斗 粟易錢二十緡,一石粟為錢二百緡也。後漢末董卓 之亂,百姓流離,穀石至五十萬。唐潼關失守,魯炅所 守郡中,米斗五十千,是一石穀為錢五百緡也。梁侯 景入石頭常平倉,盡米一斗七八萬錢,是一石米為 錢七八百緡也。自古米貴,未有如是之甚者。漢明帝 永平間粟斛三十,正與唐太宗米斗三錢之價同。東 魏元象間穀斛九錢。《趙充國傳》「金城、湟中穀斛八錢」, 《漢宣紀》,「穀石五錢。」自古米賤,又未有如是之甚者,等 一石穀耳,賤而至於五錢,貴而至於七八百緡,無乃 太懸絕乎!

《避暑錄話》:漢末五斗米道出於張陵,今世所謂張天 師也。凡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云「五斗米道」,亦謂之「米 賊。」

鼠璞。古窖藏多粟,次以穀,未嘗蓄米,載於經史可攷。 武王發巨橋之粟。廩人掌九穀之數,倉人掌粟之藏, 廩人繼粟。晉饑,秦輸之粟。李斯入倉,見鼠食積粟。太 倉之粟,陳陳相因,敖倉藏粟甚多。趙充國日月用糧 穀十九萬九千六百三十斛。鄭吉田渠犁積穀。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