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7 (1700-1725).djvu/4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飯部雜錄

《詩經魏風伐檀》篇:「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 不素飧兮。餐,食也。熟食曰「飧。」

《小雅·大東》篇:「有饛簋飧。」饛,滿簋貌。飧,熟食,謂黍稷 也。正義主人供賓客,有禾、有米,此以盛于簋,故知熟食 也。又禮之通例,皆簠盛稻粱,簋盛黍稷。

《大雅·生民篇》:「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 浮。」揄,抒臼也。簸,揚去糠也。蹂,蹂禾取穀以繼之也。 釋,淅米也。叟叟,聲也。浮,浮氣也。

《泂酌篇》:「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餴饎。」餴烝,米 一熟而以水沃之,乃再烝也。饎,酒食也。

《禮記·曲禮》:「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古之飯者,以手 與人共飯,摩手而有汗澤,人將惡之而難言。

毋摶飯,毋放飯。「取飯作摶則易得多」,是欲爭飽也。 放謂食之放肆無所節也。

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揚》謂以手散其熱氣。嫌于欲 食之急也。「毋以箸」,貴其匕之便也。

《春秋運斗樞》:粟五變以陽化生而為苗,秀為禾,三變 而粲謂之粟,四變入臼,米出甲;五變而蒸飯可食。 《左傳》桓公六年春,楚武王侵隨,隨少師請追楚師,季 梁止之曰:「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于神,故奉盛以告 曰絜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墨子》:守備乾飯,人二升,以備陰雨。

《韓子》:嬰兒共戲,以塵為飯,以塗為黍,以木為胾,暮春 必資餉食者,塵不可食也。

《呂氏春秋》:「飯之美者,元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穄, 南海之稻。」

《焦氏易林》:「大畜之益。天女惟床,不成文章。南箕無舌, 飯多沙糖。」

《淮南子說林訓》:「為客治飯而自藜藿食,名尊于實也。」 《泰族訓》:「家老異飯而食,殊器而享。」

《論衡累害》篇:「鼠涉飯中,捐而不食。捐飯之味,與彼不 污者釣,以鼠為害,棄而不御。君子之累害,與彼不育 之物,不御之飯,同一實也。」

《傅毅七激》:「鳧鴿之羹,粉粱之飯。」

《太平御覽》:「俗說:不大餓,不在車飯。」謂正得一車飯,不 復活也。或曰:輔車上飯,小小不足濟也。按吳郡名酒 杯為言「大餓人得一。」飯無所益也。寧相六,不守 熟。按蒸飯更泥謂之「餾」,音與相似也。

桓驎《七說》:「香箕為飯,雜以稉菰,散如細蟻,聚若凝膏。」 《潛夫論》:「夫粱飯食肉,有好於面目,不若糲粢藜蒸之, 可食於口也。」

《物理論》:「忿爨之未熟,覆甑而棄之,所害亦多矣。」 《風土記》:「精折米,十取七八,取淅使青,蒸而飯色乃紫 紺,於東流水飯食與洗而除不祥。」

《通俗文》:「飯臭曰《饐沙》」,入飯曰「滲。」

謝諷《食經》有「越國公碎金飯。」

《雲陽雜記》:「青齊間,遇春耕,則飼牛以天麻飯,仍用錦 縷繫於角上。」

《清異錄》:「禪家未粥飯,先鳴槌,維那掌之。」藂林目淨槌 為「引飯大師。」

《東坡志林》:予曰:「有行乞於道,偃而號曰:『遺我一盂飯, 吾今以千斛之粟報子』。則市人皆掩口笑之。有千斛 之粟,無一盂之飯,不可以欺於小兒。」

《野客叢談》:曹氏令曰:「禮一寸,得禮一尺,三世仕宦,方 解著衣喫飯。」

《剡溪野語》:「古老人飯後必散步,欲搖動其身,以消食 也。故後人以散步為消搖。」

《老學庵筆記》:《北戶錄》云:「嶺俗家富者,婦產三日或足 月洗兒作團油飯,以煎魚、蝦、雞、鵝、豬、羊灌腸,蕉子、薑 桂、鹽豉為之。」據此,即東坡先生所記「盤遊飯」也。二字 語相近,必傳者之誤。

《時鏡新書》:「歲暮,家家俱有殽蓛,謂為宿歲之儲,以入 新年也。相聚酣歌,名為送歲。」留宿飯至新年則棄於 街衢,以為去故取新,除貧取富。陶朱公猗頓,此事無 輟。又:「留此飯,須驚蟄雷鳴,擲之屋上,令雷聲遠。」 《安成記》:「安成郡毛亭往同亭三十里,田疇膏腴,厥稻 馨香,飯若凝脂。」

《獨醒雜志》:范文正公云:「常調官好做,家常飯好喫。」斯 語真名言也。

《嘉違燕語》:「吳俗,遷居,預作飯米,下置豬臟共煮之。及 進宅,使婢以箸掘之,名曰『掘藏』。」闔門上下,俱與酒飯 及臟,謂之「散臟。」歡會竟日。

《真臘風土記》:「作飯則用一瓦釜盛飯,用中國瓦盤或 銅盤,又以一錫器或瓦器盛水於傍,用以蘸手。蓋飯 只用手拿,其粘於手,非此水不能去也。」

《清暑筆談》:都下庖製食物,凡鵝鴨雞豕,類用料物炮 炙,氣味辛醲,已失本然之味。夫五味主淡,淡則味真。 昔人偶斷殽羞食淡飯者曰:「今日方知真味,向來幾 為古本所瞞。」

《天爵堂筆餘》:「漂母飯信」,即今之老嫗,見鬚眉男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