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7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按:《宋書後廢帝本紀》云云。

南齊

武帝永明四年閏月以籍田禮畢車駕幸閱武堂勞酒小會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云云。

永明十一年,以水旱成災,權斷酒。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十一年五月戊辰,詔曰:「水旱成 災,穀稼傷弊,凡三調眾逋可同申至秋登。京師二縣, 朱方、姑熟,可權斷酒。」

文帝天嘉二年立榷酤科

按《陳書文帝本紀》:「天嘉二年十二月甲申,太子中庶 子虞荔、御史中丞孔奐,以國用不足,奏立煮海鹽賦 及榷酤之科,詔並施行。」

北魏

明元帝永興三年秋七月戊申賜衛士酺三日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云云。

永興四年八月壬子命民大酺三日。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云云。

泰常五年秋七月丁未幸雲中大室賜從者大酺

按:《魏書明元帝本紀》云云。

文成帝太安四年始設酒禁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不載。按《刑罰志》:「太安四年,始 設酒禁。是時年穀屢登,士民多因酒致酗訟。或議主 政,帝惡其若此,故一切禁之,釀、沽飲皆斬之,吉凶賓 親則開禁,有日程。」增置內外候官,伺察諸曹。外部州 鎮,至有微服雜亂於府寺間,以求百官疵失。其所窮 治,有司苦加訊惻,而多相誣逮,輒劾以不敬。

和平三年獲玉印詔天下大酺

按《魏書文成帝本紀》,不載。按《靈徵志》,「和平三年四 月,河內人張超於壞樓所城北故佛圖處獲玉印以 獻。印方二寸,其文曰:『富樂日昌,永保無疆;福祿日臻, 長享萬年』。」玉色光潤,模制精巧。百寮咸曰:「神明所授, 非人為也。」詔天下大酺三日。

獻文帝   年始開酒禁

按《魏書獻文帝本紀》不載。按《刑罰志》:「顯祖即位,除 口誤,開酒禁。帝勤於治功,百寮內外,莫不震肅。及傳 位高祖,猶躬覽萬機,刑政嚴明,顯拔清節,沙汰貪鄙, 牧守之廉潔者,往往有聞焉。」

孝文帝太和二年高允上酒訓悅之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按《高允傳》:太和二年,允 以老乞還鄉里十餘章,上卒不聽許,遂以疾告歸。其 年,詔以安車徵允,敕州郡發遣,至都,拜鎮軍大將軍, 領中書監,固辭不許,又扶引就內,改定皇誥。允上《酒 訓》曰:「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為酒訓。臣以朽 邁,遭人倫所棄,而殊恩過隆,錄臣於將歿之年,朂臣 於」已墜之地,奉命驚惶,喜懼兼甚,不知何事可以上 答。伏惟陛下以叡哲之姿,撫臨萬國。太皇太后以聖 德之廣,濟育群生,普天之下,罔不稱賴。然日昃憂勤, 虛求不已,思監往事,以為警戒。此之至誠,悟通百靈, 而況於百官士民?不勝踴躍,謹竭其所見,作《酒訓》一 篇。但臣愚短,加以荒廢,辭義鄙拙,不足「觀採。伏願聖 慈,體臣悾悾之情,恕臣狂瞽之意。」其詞曰:「自古聖王, 其為饗也,元酒在堂,而𨣧酒在下,所以崇本重原,降 於滋味,雖汎爵旅行,不及於亂。故能禮章而敬不虧, 事畢而儀不忒。非由斯致,是失其道,將何以範時軌 物,垂之於世?歷觀往代,成敗之效,吉凶由人,不在數 也。商辛耽酒,殷道以之」亡。公旦陳誥,周德以之昌。子 反昏酣而致斃,穆生不飲而身光。或長世而為戒,或 百代而流芳。酒之為狀,變惑情性。雖曰哲人,孰能自 競。在官者殆於政也;為下者慢於令也。聰達之士,荒 於聽也;柔順之倫,興於諍也。久而不悛,致於病也。豈 止於病,乃損其命。諺亦有云:「其益如毫,其損如刀。」言 所益者,止於一味之益,不亦寡乎?言所損者,夭年亂 志。夭亂之損,不亦夥乎?無以酒荒而陷其身,無以酒 狂而喪其倫,迷邦失道,流浪漂津,不師不遵,反將何 因。《詩》不言乎,「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朋友之義也。作官 以箴之,申謨以禁之,君臣之道也。其言也善,則三覆 而佩之;言之不善,則哀矜而貸之,此實先王納規之 意。往者有晉士多失度,肆散誕以為不羇,縱長酣以 為高達,《調酒》之頌,以相眩矅,稱堯舜有千鍾百觚之 飲,著非法之言,引大聖為譬,以則天之明,豈其然乎? 且子思有云:「夫子之飲,不能一升。」以此推之,千鍾百 觚,皆為妄也。今大魏應圖,重明御世,化之所暨,無思 不服,仁風敦洽於四海,太皇太后以至德之隆,誨而 不倦,憂勤備於皇情,誥訓行於無外,故能道協兩儀, 功同覆載,仁恩下逮,罔有不遵,普天率土,靡不蒙賴。 在朝之士,有志之人,宜克己從善,履正存貞,節酒以 為度,順德以為經,悟昏飲之美疾,審敬慎之彌榮,遵 孝道以致養,顯父母而揚名,蹈閔、曾之前軌,遺仁風 於後生。仰以「答所授,俯以保其成。可不勉歟!可不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