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2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太和五年。上邽鎮得玉車馴」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五年六月,上 邽鎮將上言,於鎮城西二百五十里射獵於營南,於 水中得玉車馴三枚,二青一赤,制狀甚精。」

宣武帝永平元年四月瀛州民獲玉璧玉印各一以獻

按《魏書宣武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孝明帝熙平二年十一月京師仍獲玉璽二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正光三年并州僧得諸玉以獻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肅宗正光三 年六月,并州靜林寺僧在陽邑城西橡谷掘藥,得玉 璧五、珪十,印一,玉柱一、玉蓋一,並以獻。」

孝靜帝天平二年員外散騎常侍穆禮得玉板以獻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天平二年二月員外散騎常侍穆禮得玉板一廣三寸長尺五寸

頭有兩孔以獻。

興和三年二月東郡白馬縣民獻玉印一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興和四年七月,鄴縣民獻白玉一璞。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北齊

後主天統 年岱山封禪壇玉璧出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後齊天 統初,岱山封禪壇玉璧自出。近白祥也。岱山,王者易 姓告代之所。玉璧所用幣,而目出,將有易姓者用幣 之象。其後齊亡,地入于周。及高祖受周禪,天下一統, 焚柴太山,告祠之應也。」

煬帝大業四年得玉人於藍田山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 按《北史崔廓傳》:「廓子賾,授 起居舍人。大業四年,從駕汾陽宮,次河陽鎮。藍田令 王曇於藍田山得一玉人,長三尺四寸,著大領衣冠。 幘奏之,詔問群臣,莫有識者。賾答曰:『謹按漢文帝以 前,未有冠幘,即是文帝以來所製也。臣見魏大司農 盧元明撰《嵩高山廟記》云:有神人以玉為形像,長數 寸,或出或隱,出則令世延長。伏惟陛下應天順人,定 鼎嵩、雒,岳神自見,臣敢稱慶』。」因再拜,百官畢賀。天子 大悅,賜縑二百匹。

高宗乾封元年封泰山造玉策

按《唐書高宗本紀》,乾封元年正月戊辰,封于泰山。 按《禮樂志》:元年封泰山,為圓壇,號封祀壇。玉策三,以 玉為簡,長一尺二寸,廣一寸二分,厚三分,刻以金文。 玉匱一,長一尺三寸,以藏上帝之冊。金匱二,以藏配 帝之冊,纏以金繩,五周金泥玉璽,璽方一寸二分,文 如受命璽。

上元二年楚州獻寶玉十三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上元二年,楚州 獻寶玉十三:曰「元黃天符,形如笏,長八寸,有孔,云辟 兵疫;曰玉雞毛,白玉也;曰穀璧,亦白玉也,粟粒自然, 無雕鐫跡;曰西王母白環二;曰如意寶珠,大如雞卵; 曰紅韎鞨,大如巨粟;曰琅玕珠二,形如玉環,四分缺 一;曰玉印,大如半手,理如鹿,陷人印中;曰皇后採桑 鉤」,如箸,屈其末。曰「雷公石斧」,無孔。其一闕,凡十三。寘 之日中,白氣連天。

元宗開元元年內中得寶玉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開元天寶遺事》,開元元 年,內中因雨過,地潤微裂,至夜有光。宿衛者記其處 所,曉乃奏之。上令鑿其地,得寶玉一片,如拍板樣,上 有古篆「天下太平」字。百僚稱賀,收之內庫。

開元二年七月乙未焚錦繡珠玉於前殿。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德宗   年遣朱如玉求玉於于闐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孔帖》:「德宗即位,遣內給 事朱如玉之安西,求玉於于闐,得圭一、珂珮五、環一、 帶胯三百、簪四十、奩三十、釧十、杵三、瑟瑟百斤,并他 寶等。及還,詐言假道回紇,為所奪。久之事洩,流死恩 州。」

武宗會昌元年夫餘國貢火玉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杜陽雜編》:「武宗皇帝會 昌元年,夫餘國貢火玉三斗及松風石。火玉色赤,長 半寸,上尖下圓,光照數十步,積之可以燃鼎,置之室 內,則不復挾纊。才人常用煎澄明酒。其酒亦異方所 貢也,色紫如膏,飲之令人骨香。」

後唐

莊宗同光 年回鶻貢玉馬

按《五代史莊宗本紀》不載。 按《回鶻傳》:「唐莊宗時,王 仁美遣使者來貢玉馬。」

後周

世宗顯德六年三月己酉甘州回鶻來獻玉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