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2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和御筆之寶一,螭紐外有宋元圭一、「白玉圭一十九。」

按《輿服志》:「桓圭長九寸,廣三寸,厚半寸,用白玉。若」

《屋之桓楹》為「二稜。太子入朝起居及與宴,則朝服、紫 袍、玉帶,雙魚袋。其視事及見師友賓客,則服小帽、皂 衫,玉束帶。」

按:《續文獻通考》:「金郊祀昊天上帝以蒼璧、蒼幣。」

熙宗皇統九年大禮使以鎮圭式樣進用之

按《金史輿服志》:「鎮圭大圭,皇統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禮部下太常書鎮圭式樣,大禮使據《三禮圖》以進用 之。」

世宗大定十一年太常寺擬以御府所藏故宋白玉圭行禮就用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大定十一年,太 常寺「按禮,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天子服之。」自西 魏隋唐以來,大圭長三尺一寸,與鎮圭同。蓋鎮圭以 鎮天下,四鎮山為飾,今其圭已依古,惟無大圭。今御 府有故宋白玉圭,圓無上閷及終葵首。自西魏以來 所製玉笏,皆長尺有二寸,方而不折,雖非先王之法, 蓋後世玉。難得隨宜故也。擬合以御府所藏。行禮就 用。

元郊祀器物有圭璧各異其制:奉祖宗御容于影堂, 皆藏玉冊玉寶。又歲祀太社、太稷,陳瘞玉及禮神之 玉。

按《元史·祭祀志》:「郊祀器物之等,其目有八,一曰圭幣。 昊天上帝蒼璧一,有繅藉,青幣一,燎玉一;皇地祇黃 琮一,有繅藉,黃幣一。配帝青幣一,黃帝黃琮一,青帝 青圭一,赤帝赤璋一,白帝白琥一,黑帝元璜一,幣皆 如其方色。大明青圭有邸,夜明白圭有邸,天皇大帝 青圭有邸,北極元圭有邸,幣皆如其玉色。內官以下 皆青幣。」 又按《志》:「神御殿舊稱影堂,所奉祖宗御容。 世祖、武宗影堂,皆藏玉冊十有二牒,玉寶一紐。仁宗 影堂藏皇太子玉冊十有二牒。皇后玉冊十有二牒, 玉寶一紐。英宗影堂藏皇帝玉冊十有二牒,玉寶一 紐。皇太子玉冊十有二牒。」 又按《志》:「歲祀太社太稷。 祭日丑前五刻,司天監太社令各服其服」,帥其屬升 設正配位神位版于壇上,又陳玉幣。正位禮神之玉 一,兩圭有邸,置於匣。正配位幣皆以元,各長一丈八 尺,陳于篚。太祝取瘞玉加於幣,實於篚。瘞玉以玉石 為之,及禮神之玉,各置于神座前。

世祖至元十一年迷兒麻合馬阿里三人奏匪力沙玉課興革之由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玉在匪力沙者, 至元十一年,迷兒麻、合馬、阿里三人言,「淘玉之戶,舊 有三百,經亂散亡,存者止七十戶,其力不充。而匪力 沙之地㫄近有民戶六十,每同淘焉。」於是免其差徭, 與淘戶等。所淘之玉,於忽都、勝忽兒、舍里、甫丁三人 所立水站,逓至京師。此玉課之興革可攷者然也。 至元十六年八月「丁酉,以江南所獲玉爵及玷,凡四 十九事,納於太廟。」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成宗元貞元年親奉玉冊玉寶於太廟

按《元史成宗本紀》:元貞元年冬十月癸卯,有事于太 廟。中書省臣言,「去歲世祖、皇后、裕宗祔廟,以綾代玉 冊。今玉冊玉寶成,請納諸各室。」帝曰:「親饗之禮,祖宗 未嘗行之,其奉冊以來,朕躬祝之。」命獻官迎導入廟。

仁宗皇慶二年也先不花進馬駝璞玉

按《元史仁宗本紀》:皇慶二年二月壬午,西北諸王也 先不花進馬駝璞玉。丁亥,帝諭左右曰:「回回以寶玉 鬻于官,朕思此物何足為寶,惟善人乃可為寶。善人 用則百姓安,茲國家所宜寶也。」

明制,「皇帝及東宮親王、世子、郡王用圭,長尺寸各有 差。」

按《續文獻通考》:「明皇帝服袞冕用圭,長一尺二寸,皮 弁同東宮;服袞冕用圭,長九寸五分,皮弁同親王。服 袞冕用圭,長九寸二分五釐,皮弁同世子;服袞冕用 圭,長九寸,皮弁同郡王,圭同世子。郡王以下俱不得 用圭。」

世宗嘉靖十六年雲南布政鮑道明獻瑤石一萬五千八百顆

按:《續文獻通考》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