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3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亡也。臣未見上之人,日以暴狂橫斂,剝民膏脂,箠民 骨髓,斷其命,絕其生,而困窮無聊之眾,猶帖然束手 待斃,略無異志者,何也?撫我則后,虐我則讎。自古人 窮則變,鳥窮則喙,亦理勢之必至者。由斯以談,就目 前之舉動,卜今日之民心,未亂而亂形已具,未害而 害勢已成,昭然於几席眉睫間矣。《語》曰:「無謂何傷,其 禍將長;無」謂何害,其禍將大:正今日之勢也。睹時與 勢,誠有大不忍言者。且皇上獨未聞《大學》之說乎?「治 平」一章,理財居半,而其大旨不過曰:「財散則民聚,財 聚則民散;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無異說也。而孟 軻氏亦曰:「能為君闢土地、充府庫者,今之所謂良臣, 古之所謂民賊。」信斯言也,豈非利害興亡之炯鑒乎? 甚可畏矣。諸臣誦法孔孟,特以上陳,而皇上固付之 罔聞,反過聽群小見利而忘害,聚財以失民,此何異 隋珠彈雀,割肉充腹也哉?甚非所以自為社稷計矣。 皇上試清心以觀當今之所寶者,「國重乎?利重乎?民 重乎?財重乎?」臣以為無財果何損于國,無民則國非 其國矣。今日之政,養民惟恐不「足乎,取民惟恐不足 乎?臣以為利析秋毫,剝民肥己,是取之惟恐不足者 也。聚散興亡,其理甚明,即庸人能辨之矣。豈以皇上 天縱聖神,而顧見不及此哉?特為群小欺罔,誘引萬 狀。前瞻後盼,應接不暇,未嘗一深思之耳。倘日久事 出意外,變生不測」,諸臣之言亦驗。然後悔不信諸臣 之言,即取奸邪「誤國之輩而齏粉之,亦何益哉!臣聞 祖宗朝,三殿偶災,輒恐懼不已,詔求天下直言,仍遣 官分道四出,安撫軍民。夫祖宗遇災知懼,回天以實, 迄今傳為美談,乃今何如時也?」兩宮未成,三殿尚災; 太山已崩,黃河復竭;荊楚之火,焚燬居民四百多戶; 巴蜀之火,延燒廬舍八百餘家;各省災異,無歲不聞。 「況乎倭儆雖息、寇患尚嚴;楚、蜀之間竊發嘯聚,屢煩 征勦,兵連而不解、餉運而不休。屈指時事,大為寒心。 是皇上所當痛自滌濯、嚴加淬勵。畏天變者惟此時, 法祖宗者惟此時、恤人言者亦惟此時。乃猶泄泄然 借大功之煩費、肆無藝之徵求,天心之仁愛謂何?祖 宗之垂統謂何?人心之屬望謂何?臣」凜凜然慮,莫知 所終矣。竊為皇上抱杞憂哉!夫不築垣而疑鄰人之 父,非計也;揖焦頭于上坐,亦晚矣。臣職司言責,義關 休戚;所以痛哭嘔血,一鳴于君父之前也。伏惟皇上 思祖宗創業之維艱,念上天仁愛之難繼,深惟利害, 嘉納讜言,奮起一段精神,除卻一切弊政。將見臣民 快睹,海宇懽騰,自然轉孽為瑞,化災為祥;太平景象, 在一轉盼間矣。社稷幸甚!天下幸甚!一念赤誠,萬分 冒瀆,不勝隕越待命之至。緣係感事激衷,義難緘默, 懇乞聖明,審利害,納忠讜,以安民生,以消隱憂,以自 為社稷計。事理未敢擅便,謹題請旨。

《奏止開礦疏》
魏·允貞

夫開礦利害,諸臣言之詳矣。大約武臣謂之有利,部 臣、科臣謂其無利而有害,利少而害多。皇上從其開 者,而不從其罷者,豈以大臣言官皆不達國計,獨此 武弁數員言可信耶?愚誠不知開礦利害,切謂礦非 自今日有天地開闢以來即有不聞古聖帝明王曾 開,亦不聞古碩輔良臣曾請開。果有之,經傳何不一 見耶。聞人之稱堯舜者,曰:「投珠於淵,抵璧於山。」人之 稱成湯者,曰:「不邇聲色,不殖貨利。」非獨帝王有之也。 王孫圉之對趙簡子曰:「楚國無以為寶。」非獨楚書有 之也。齊威王之對梁惠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 異,吾有四臣者,將照千里。」夫古之所寶者,常在善人, 不在珠玉。皇上之所寶可知也。皇上聖神,即無能佐 下風,然數年以來,所貶而在遠者不計矣,所棄而在 野者不計矣。愚不敢謂其人皆忠臣義士也。而亦豈 無抱龍比之丹心,建王、魏之讜言,裕賈、董之學術,秉 鄭崇之清德,堅張釋之之守法者在其內乎?百而有 十,則所遺者十矣;十而有一,則所遺者一矣。一忠臣, 黃金盈千可抵乎?一「義士白金盈萬可抵乎?」皇上方 咸三登五,以堯、舜、成湯為法。而諸臣為皇上計,乃出 王孫圉齊王之下。且皇上亦安用開礦為也?皇上尊 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玉食萬方,篋篚萬國。「天下帑 藏,皆皇上之帑藏;天下財賦,皆皇上之財賦。白米織 文,千艘萬箱,則取諸吳、越,羊羢則取諸秦、潞;紬則取 諸晉」;金則取諸滇,扇則取諸蜀,磁器則取諸江西。太 倉為庫,太僕為廄,光祿為廚,何求不得,何欲不遂,而 何用以開礦為足國乎?即大工肇起,戶、工、兵三部自 足給之。其有不敷,四方且開例矣,百官且捐俸矣,必 無藉於礦也。況今和氣未洽,歲徵多咎。「中州之水未 已而蝗繼之,關中之邊烽未已而旱繼之」,山西連年, 三關、兩直、腹裡旱,秋禾成則夏禾枯,天鼓時鳴,地震 不已,流星示異,回、祿兩遭,邊警日至。其小民之嗜利 而不憚為盜,若天性然。今所言開礦者,皆利臣也。無 甚廉節遠識,所用以開礦者,皆礦徒也。冒於詐奸亡 命。以如是之臣,率如是之民,安保無生?事在異日,萬 一套彝報忿於關中,山西之永寧州、汾州府河津縣